瞄苗教育说
倡导以孩子成长为中心,以塑造积极人格为核心的家庭教育理念。
发布时间: 2025-04-08 02:35:53
“烟暮”是汉语中一个富有诗意的复合意象,由“烟”与“暮”两个意象组合而成,常见于古典诗词,具有以下三层含义:
字面本义
“暮”指傍晚时分(《说文解字》:“莫,日且冥也”),“烟”多指薄雾或炊烟。二者结合描绘黄昏时烟雾缭绕的景象,如刘沧诗句“雨馀杨柳暮烟凝”,展现雨后暮色中烟雾与杨柳交融的画面。
意境延伸
唐代诗人常以此营造苍茫氛围,如王维“渡头馀落日,墟里上孤烟”中的“暮烟”,既写实景又暗含孤寂感。
生命与时代的象征
成语“暮烟”喻指事物末期(如“企业步入暮烟期”),源自《左传》“暮烟杳杳”的衰颓意象。朱熹词中“黄昏闲弄影,清浅一溪霜月”更以暮烟暗示繁华将尽。
愁绪的载体
杜甫“日暮倚修竹”、孟浩然“日暮客愁新”等句,均通过暮烟传递羁旅之愁或人生迟暮之悲。
空灵境界
禅诗如王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常借暮烟表现物我两忘的超脱。
时空永恒性
暮烟短暂易散的特性,反衬诗人对生命无常的思考,如李商隐“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总结:烟暮既是自然现象的凝练,也是中国文人寄托情感的核心意象,其多重解读折射出“情景交融”的传统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