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微观察
寻求教育本质,捕捉教育动态,汇聚教育观点
发布时间: 2025-04-07 18:28:01
落叶在古代的别称及诗词意象
落叶在古代文学中有多种雅称,常见于诗词歌赋,既描绘自然景象,又寄托情感。以下是主要别称及相关用例:
落木:
杜甫《登高》:"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黄庭坚《快阁》:"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木叶:
屈原《九歌》:"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张耒《风流子》:"木叶亭皋下,重阳近,又是捣衣秋。"黄叶:
王勃《山中》:"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范仲淹《苏幕遮》:"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木下:
范云《别诗》:"草低金城雾,木下玉门风。"翠减:
柳永《八声甘州》:"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霜叶:苏轼"霜叶未衰吹未落",指经霜的秋叶。
飘丹:形容红叶纷飞,如"落红不是无情物"(龚自珍)。
凋零:泛指草木凋落,如贾岛"落叶满长安"。
古人常以落叶喻人生飘零,如:
孔绍安《落叶》:"早秋惊落叶,飘零似客心。"
马戴《灞上秋居》:"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
总结:落叶在古诗中既是自然现象,也是情感载体,通过"落木""木叶"等雅称,传递萧瑟、思乡或生命哲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