煲一锅知识的粥
一个包罗万象、观点新颖的文化自媒体,欢迎关注!
发布时间: 2024-09-15 22:33:24
陆游很重视子女教育,写了大约一百多首教育儿子的诗歌,以这种形式传递家风。
有代表性的是《示儿》、《冬夜读书示子聿又一首》等。另外他还给儿子写过《家训》。陆游教子诗歌及家训的主要内容有:一、教子做人陆游教子做人,给儿子们提出了一系列做人的道德规范。这些道德规范和他对社会生活的体验有密切关系。1.要做好人在《示儿礼》一诗中,陆游对儿子要做什么样的人提出了希望。 燕居侍立出扶行,见汝成童我眼明。但使乡闾称善士,布衣未必愧公聊。这是说诗人看到儿子们在家内家外都能精心照料他,很懂事,快要长大成人了。从儿子们身上看到了未来和希望,从心底里感到高兴,觉得眼睛好像也明亮多了。他告诫儿子说,但愿你化长大以后能让乡亲们称赞你们是有道德的好人,即或是当一个普通老百姓,与那些高官显爵相比,也是无愧的。在这首诗里诗人要儿子首先学会做人,做一个好人。2.改过迁善诗人在另外一首《示儿》诗中,教导儿子要做好人,必须做到有错必改,见贤思齐。诗中说:闻义贵能徙,见贤思与齐。这是谆谆告诫,儿子说,人谁无过?可贵的是理解了公正合宜的道理,能够用来对照自己的言行,适应正义;人不可能生来即贤,要紧的是看到贤德的人和事,能够自觉地去学习看齐。3.不要贪得无厌诗人教导儿子正确对待物质利益。在《家训》中,他说:“世之贪夫,溪壑无餍固不足责。”世上那些贪得无厌的人,值不得费口舌去责备。这实际上是说,这种人最应该受到责备,提醒儿子们千万不能做这种人。对于一般的人来说看到别人的东西,就动心,这是一种毛病。自己没有某种东西,别人有,你羡慕,自己有某种东西,别人也有,你讨厌别人,这有什么意思呢?自己有某种东西,为的是让别人羡慕,这对自己有什么好处呢?诗人说:“如是思之,贪求自息。”是说若是这样想,那种贪图物质利益的欲望,便自然会息灭。“若夫天性澹然,或学已到者,固无待此也。”一个人假若从来就是心情恬淡,不图名利,或是品学修养已经达到一定的程度,那自然不会有贪得无厌的思想。4.对人要有礼貌诗人教导儿子说,在我的同辈人中,虽然有的人地位高贵,有的地位低贱,有的交往甚笃,有的来往不多,但你们见到后,“当极恭逊”,要恭恭敬敬。即或你们做了高官,也要这样做。陆游说我小时候,曾经看到过有的当官的子弟和父辈的老朋友,高谈阔论,大声说笑,很没礼貌,我心里十分厌烦,所以我不愿你们像那种不懂得礼貌的人那样。5.要严于律己陆游说:“后生才锐者,最易坏。”说年轻聪明伶俐、有才华,这种人最容易养成恶行,要特别警惕才是。他告诫儿子说,对那些后代,“切须常加简束,令熟读经子,训以宽厚恭谨,勿令与浮薄者游处。如此十年志趣自成。”是说要经常严加管束,让其熟读经典著作,教导他们具有宽厚恭谨的品德,千万不要让他们与轻浮浅薄的人交朋友。这样严加训诫十年,自然会养成良好习惯和品德。他特别强调说,我的这些话,是“后人之药石也”,即劝人改过从善的话,你们都要牢记、执行,免得将来后悔。6.要宽以待人严于责己陆游说:我一辈未曾害过别人,有人害我,“或出忌嫉,或偶不相知,或以为利,其情多可谅,不必以为怨”,不要去计较,要尽可能回避这些事。假如人家批评我正好切中我的要害,尤其应放在一边,不再提起。他根据一生经历的切身体验,告诫儿子要“勿露所长,勿与贵达厚亲”,就是不要太锋芒毕露,不要与显贵者套近乎。只有这样才能减少过错,有意害你的人也才会少。
二、教子做学问1.要下苦功夫诗人在84岁,也就是去世的前一年,写了一首名为《示子聿》的诗,回顾了自己学习创作诗歌的道路。我初学诗日但欲工藻绘,中年始少悟,渐若窥宏大。怪奇也间出如石漱湍濑。数仞李杜墙常恨欠领会。元白才倚门温李真自郐。正令笔扛鼎亦未造三味。诗为六艺一岂用资狡侩。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这首诗的内容是:我当初学习写诗时,只是追求文辞的华丽,并不懂得写诗的道理。到中年以后稍微悟出了一些写诗的诀窍,渐渐扩大了自己的视野。写诗时还常常出现一些奇险的诗句,就像急流流过石滩一样。我曾认真学习李白、杜甫的诗,其意境相当深燧;我很难理解得深透,为此我深深自责。诗人元稹、白居易也只刚刚懂得一点李杜诗的意境,像温庭筠、李商隐这样一些诗人则更不成了。这些诗人都下了极大的功夫,也都未达到诗家最高境界。诗歌为“六艺”之一,绝可能靠侥幸取巧而成功。你要打算学习诗歌创作的话,要下相当大的功夫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