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求艺 学习经验

自考刑法学常用模拟试题第七卷

教培参考

教育培训行业知识型媒体

发布时间: 2022-05-17 20:24:01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个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刑法与其他部门法相比较,除了所保护的社会关系最为广泛外,另外—个特点是( )

A.处罚方法最多

B.强制性最为严厉

C.具有阶级性

D.可以剥夺人身自由

2.我国刑法的目的是( )

A.预防犯罪,惩罚犯罪

B.杜绝犯罪,保护人民

C.预防犯罪,保护人民

D.惩罚犯罪,保护人民

3.我国刑法对于空间效力的规定,采取的是( )

A.属地原则

B.属人原则

C.保护原则

D.以属地原则为主,兼采其他原则

4.根据我国刑法规定,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可以构成( )

A.绑架罪

B.劫持航空器罪

C.爆炸罪

D.走私毒品罪

5.具有犯罪目的的犯罪是( )

A.直接故意犯罪

B.间接故意犯罪

C.过于自信过失犯罪

D.疏忽大意过失犯罪

6.根据我国刑法规定,教唆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的( )

A.应当从轻处罚

B.应当从重处罚

C.应当加重处罚

D.可以从重处罚

7.下列符合正当防卫时间条件的是( )

A.不法侵害人已被制服

B.不法侵害人自动中止了侵害

C.不法侵害人正在磨刀准备杀人

D.不法侵害人正举枪要杀人

8.按照我国法律的规定,有权对犯罪分子适用刑罚的机关是( )

A.公安机关

B.人民法院

C.监狱

D.人民检察院

9.我国刑法规定,对犯罪的单位适用的刑罚是( )

A.吊销执照

B.罚金

C.没收财产

D.罚金和没收财产

10.我国刑法规定,法定最高刑不满5年的,其追诉期限为( )

A.5年

B.10年

C.15年

D.20年

11.我国刑法分则规定的绝大多数法定刑是( )

A.绝对确定的法定刑

B.绝对不确定的法定刑

C.相对确定的法定刑

D.宣告刑

12.背叛国家罪的主体只能是( )

A.外国人

B.中国人

C.中国国家工作人员

D.中国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13.交通肇事致人重伤而逃逸,致使被害人因未得到及时抢救而死亡的,构成( )

A.交通肇事罪

B.故意杀人罪

C.交通肇事罪和故意杀人罪

D.故意伤害罪

14.伪造信用卡构成犯罪的,应定( )

A.信用卡诈骗罪

B.伪造货币罪

C.伪造金融票证罪

D.伪造国家有价证券罪

15.依照我国刑法规定,为索取债务非法扣押、拘禁他人而构成犯罪的,应定( )

A.绑架罪

B.非法拘禁罪

C.敲诈勒索罪

D.抢劫罪

16.某甲伪造古代钱币若干,并用伪造的古钱币从他人手中换得价值8000余元的摩托车一辆。某甲的行为构成( )

A.诈骗罪

B.伪造货币罪与诈骗罪

C.持有、使用假币罪

D.伪造货币罪与持有、使用假币罪

17.医疗事故罪的主体只能是( )

A.未取得医生执业资格的人

B.医生

C.护士

D.医务人员

18.危害国防利益罪的主体

A.既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单位

B.都是自然人

C.都是一般主体

D.都是特殊主体

19.挪用公款罪与挪用资金罪的主要区别在于

A.犯罪主体不同

B.犯罪动机不同

C.罪过形式不同

D.客观行为方式不同

20.徇私枉法罪的主体是

A.国家工作人员

B.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C.司法工作人员

D.检察、审判人员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我国刑法的基本原则有( )

A.罪刑法定原则

B.主客观相统一的原则

C.罪责刑相适应的原则

D.刑法面前人人平等原则

E.罪责自负,不株连无辜的原则

22.根据刑法理论,下列不属于行为人的意志或意识支配的有( )

A.人在睡梦中的举动

B.人在精神受到强制情况下的行为

C.人在不可抗力作用下的举动

D.人在身体受到强制情况下的行为

E.人在精神错乱状态下的举动

23.下列属于处断的一罪的有( )

A.想象竞合犯

B.牵连犯

C.继续犯

D.连续犯

E.吸收犯

24.下列犯罪分子中,应当被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的是( )

A.累犯

B.被判处死刑的犯罪分子

C.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

D.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分子

E.故意犯罪的犯罪分子

25.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与投放危险物质罪的主要区别有( )

A.罪过形式不同

B.犯罪主体有所不同

C.犯罪客观方面有所不同

D.犯罪客体完全不同

E.主观罪过内容有所不同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26.罪刑法定原则

27.犯罪构成

28.一般累犯

29.脱逃罪

四、判断说明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

判断下列各题正误,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打“√”,错误的打“×”,并说明其正确或错误的理由。

30.犯罪都具有应受刑罚惩罚性,因此对任何犯罪都必须予以刑罚处罚。( )

31.刑罚的一般预防就是警戒社会上的一般人,防止他们走上犯罪的道路。( )

32.二十岁的张某既没有伪造货币,也不使用伪造的货币,仅仅出于好奇而收藏了大量伪造的人民币和外币,张某的这一行为不构成犯罪。( )

33.对于聚众斗殴致人重伤的,应以聚众斗殴罪从重处罚。( )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6分,共18分)

34.简述刑法上不作为义务的来源。

35.我国刑法规定的撤销缓刑的条件是什么?

36.诬告陷害罪与错告、检举失实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六、论述题(本大题14分)

37.试论犯罪的直接故意与间接故意的相同与不同之处。

七、案例分析题(本大题10分)

38.张某,男,20岁;李某,男,17岁。二人于某日下午进入某商店,要求购买“中华”牌香烟20条。当售货员将20条“中华”牌香烟放在柜台上后,李某以张某和售货员算帐作为掩护,在将香烟装入手提包时,趁机将8条香烟装入柜台下的另一个手提包内。然后张某和李某将装有12条香烟的手提包放在柜台上,并假惺惺地对售货员说:“小姐,这些烟先放在这里,我们到门口外银行去取钱,马上就回来交钱,请你暂时保存一下。”于是,二人便拿起柜台下的手提包,迅速走出商店。大约10分钟后,售货员不见二人回来交钱,打开手提包一看,里面只有12条香烟,方知受骗。

问:本案中张、李二人的行为应当如何定罪?量刑时应考虑哪些情节?为什么?

温馨提示:
本文【自考刑法学常用模拟试题第七卷】由作者教培参考提供。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培训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存在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管理员或作者进行删除。
我们采用的作品包括内容和图片部分来源于网络用户投稿,我们不确定投稿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联系我站将及时删除。
内容侵权、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Copyright @ 2025 牛求艺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