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求艺 留学 留学资讯

现在想出国留学的人越来越多,新加坡大学怎样?

发布时间: 2025年10月06日 18:32

【2025年出国留学、雅思、托福、小语种、留学考试】专业咨询 >>

您好!我是刘老师,请问您想了解出国留学、语言考试吗?

点击咨询

现在想出国留学的人越来越多,新加坡大学怎样?经济学的排名呢?

整体来看,新加坡的大学经济学排名比较靠前。在2022年《泰晤士报》世界大学学科排名中,新加坡国立大学排名第14,南洋理工大学排名第58。经济学是研究一个经济体如何配置有限的社会资源,一个决策会产生什么样的社会有机影响的学科。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学生不仅要掌握理论,还要了解指标和宏观经济走势,从而发现投资机会,做出规划。

新加坡经济学专业排名:

2022泰晤士报世界大学学科排名涵盖11个学科,包括临床与健康、生命科学、物理科学、心理学、计算机科学、艺术与人文科学、商业与经济、教育、工程、法律和社会科学。在商科和经济学领域,新加坡国立大学排名第14,南洋理工大学排名第58。世界一流学科2021软科排名涵盖54个学科,涉及理科、工科、生命科学、医学、社会科学五大领域54个学科。其中,社会科学包括经济学、统计学、法学、政治学、社会学、教育学、图书情报学、新闻传播学、心理学、工商管理、金融学、管理学、公共管理和旅游休闲管理十四个学科。在经济学学科排名中,全球排名第26的新加坡国立大学,新加坡排名第一。南洋理工大学和新加坡管理大学位列世界前150。在2021Q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中,经济学和计量经济学方面,新加坡国立大学排名第17,南洋理工大学排名第45,新加坡管理大学排名第60。

新加坡经济学介绍:

经济学是研究一个经济体如何配置有限的社会资源,一个决策会产生什么样的社会有机影响的学科。其主要分支包括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和计量经济学。宏观经济学以国家和地区为研究对象;微观经济学以个人为研究对象;计量经济学则侧重于利用数学、统计学或计算机技术建立模型,分析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

在这个范围内,可以学习和借鉴的方向很多,比如国际贸易、金融体系、劳动力市场分析等。相对而言,经济学是一个偏向理论研究的专业,但这个学科培养出来的思维方式、分析能力和视野,为以后的工作、生活或深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经济学的课程趋向于理论化,同时涵盖了计量经济学、建模、经济分析方法等一些数学相关的内容。基础课程包括:微观经济学/中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政治经济学、国际经济学、国际经济与金融等。

此外,还有与计量经济学和运筹学相关的课程,包括时间序列分析和经济优化方法。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学生不仅要掌握理论,还要了解各项指标和宏观经济走势,从而发现投资机会,做出规划。

百度创建人

国内搜索引擎介绍---百度
百度公司(Baidu.com,Inc) 于1999年底成立于美国硅谷。2000年1月,百度公司在中国成立了她的全资子公司百度网络技术(北京)有限公司,随后于同年10月成立了深圳分公司,2001年6月又在上海成立了上海办事处。
百度是国内最大的商业化全文搜索引擎,占国内80%的市场份额。其功能完备,搜索精度高,除数据库的规模及部分特殊搜索功能外,其他方面可与当前的搜索引擎业界领军人物Google相媲美,在中文搜索支持方面有些地方甚至超过了Google,是目前国内技术水平最高的搜索引擎。为包括搜狐、雅虎中国、Tom.com、21CN、广州视窗等搜索引擎,以及中央电视台、外经贸部等机构提供后台数据搜索支持。
百度目前主要提供中文(简/繁体)网页搜索服务。如无限定,默认以关键词精确匹配方式搜索。支持“-”号、“.”号、“|”号及“link:”等特殊搜索命令。此外还提供关键词分类搜索,即将常用关键词进行组合分类,方便用户直接查找有关资料(百度现已去掉了关键词分类搜索)。在搜索结果页面,百度还设置了关联搜索功能,方便访问者查询与输入关键词有关的其他方面的信息。提供“百度快照”查询。其他搜索功能包括新闻搜索、网站网址链接、MP3搜索、图片搜索、Flash搜索等。
2001年9月,百度推出了类似Overture的“竞价排名服务”,市场反应强烈。目前已有Lycos中国、263、 Tom .com、 21CN、163.net、上海热线、广州视窗、福建在线、等门户网站加入了百度竞价排名阵营。百度登陆入:http://www.baidu.com/pfi/index.html
百度历史
这个人,名叫李彦宏,典型的“海归”,1999年从硅谷回国创业。这个公司叫百度,一家做搜索引擎的典型网络技术型公司,“百度”两个字取自辛弃疾的“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李彦宏是百度公司总裁。
■李彦宏不平凡—— 他在著名搜索引擎google、infoseek、yahoo在网络世界如日中天的时候,逆风飞扬,回到中国来搞中国人自己的搜索引擎; 他和IT界头号人物比尔·盖茨、迈克·戴尔一样,放弃了唾手可及的“洋博士”学位,辍学经商,一举成功; 他在2000年6月互联网的寒冬里,不但一举拿下新浪、搜狐、网易、TOM的技术委托大单,而且第二次融资1000万美金成功。他回国不到2年,仅凭一个不到百人的公司家底,夺得“2002中国十大IT风云人物”的桂冠。他创建的百度引擎,三年成名,在中国已经堪与google比肩,在某些指标方面甚至超过google,被国际网络界誉为奇迹。百度的日访问量,现在已经跻身中国网站“四强”。
■Google情未了! 2003年6月4日下午4:30,百度总裁李彦宏和市场总监毕胜在苦等一个结果。从创建百度到融资1000万美元,从卖技术给新浪挖到第一桶金,到搞自己的独立搜索网站,从8个人的草台班创业到100人的“闪电计划”,李彦宏等的就是一个结果——是百度好还是Google好?自从2000年Google推出中文版后,“上帝”像暖风般吹醉了中国人,对“上帝”赞不绝口的,首先就是那些记者和编辑,像刘韧、方兴东这样的“名记”,几乎逢人便要说“今天你GoGo了没有?”据说后来方兴东突然不用Google了,原因是,他突然发现,他大名鼎鼎的“方兴东”三个字居然在Google上搜不出结果。李彦宏要用百度与Google比,“聪明人”一看就觉得是拿鸡蛋与石头比。可李彦宏不这样看,他认为百度成“金”了。自2002年年底“闪电计划”结束后,他就要求公司的人“绝对不要再用Google,百度已经不比Google差!”遇见道上的朋友,李彦宏不好“赤化”别人,就由市场总监毕胜“代唠”:“百度已经不比Google差!”据说被他们“赤化”的朋友,没有一个认为上当受骗,比较中肯的评价认为,“在中文领域,百度和Google一样好用了!”。由中国电脑教育报举办的“Google Vs Baidu——两大搜索引擎对决搜索之巅”万人公测,在2003年6月4日下午16�30结束,共计持续一周时间。在参加评测的10�015名普通用户中,约55%的人选择了“Baidu比Goolge好”,10%的人选择了“Baidu、Goolge差不多”,35%的人选择了“Google比Baidu好”。有“谣言”说,这次“万人公测”有百度幕后公关的影子;有“观察家”疑神疑鬼。6月5日的《京华时报》报道:万人公开评测,百度超越Google;同一天,发行量很大的《北京青年报》载文说:百度成为中文第一搜索门户,百度杀进中文网站“四强”,紧跟新浪、搜狐、网易三大“门户”之后。记者们喜欢笔下生花是常有的事,坊间总有人“公正”地怀疑某事件的“幕后”,本不奇怪。三年苦练,百度今日能够被媒体拿来与Google说事,本来就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李彦宏心中有一段Google情未了。1998年4月,他与Infoseek技术总监威廉·张一起去澳大利亚布里斯班参加国际互连网大会,与会的就有Google的两位年轻的创始人。那次会议的来宾有二分之一与搜索引擎有关,李彦宏当时正在Infoseek做技术主管,大家对他好奇心很重,要求与他交流技术的人士一个又一个。于是,他们临时搞了个小型聚会,也就在会议的留言板上把自己的姓名和聚会地点留下,就来了100多人,那个时候,完全就像“西部淘金”。两位创始人向他提出了很多技术问题,他也毫无保留地贡献了自己的研究心得。没想到,就这么三四年,这两个家伙的Google像引擎杀手一样,相继把Infoseek、Yahoo砍于马下。李彦宏在硅谷的时候就憋着一股劲,别的国家你摧城掠地也罢,在中国,我李彦宏是要与你血战到底的。李彦宏心中有一段Google情未了。2002年春节后,李彦宏开始隐约感觉到中文搜索引擎的市场已经开始成熟,而更叫他开始担心的是Google在中国网民中的口碑越来越好。一种压力开始令李彦宏不安——一方面是百度占据着中国市场80%的份额,另外一方面Google已经在国际上成为最主流的搜索引擎。百度如何抵御Google对中国本土的进攻?这些问题无时不在刺激着他的每一根神经。李彦宏感觉到与Google的决战就在眼前。百度必须在技术上超越Google。2002年三月,以雷鸣为首的技术突击队成立,李彦宏给这次秘密技术行动命名为“闪电计划”。
■《百度传奇》之二——百度“闪电” 1999年圣诞节那天,当所有东方的、西方的穷人和富人在家祈祷上帝的时候,李彦宏却穿云破雾要回中国去,很显然,这一天,飞机上的李彦宏比地球上的大多数人离上帝更近。8年前,他去美国的时候,也是圣诞节。不知道是巧合,还是故意,李彦宏事业中最关键的两天,都和上帝在一起。而这一回,他要回国干的搜索引擎业务,最大的竞争对手就是被西方网民称为“上帝”的Google。他决计要成为挑战“上帝”的人。百度公司真正开张是2000年3月份,除了财务、出纳、行政外全是技术人员,李彦宏和徐勇兼做Sales,专职的技术人员有5人,其他都是来兼职的北大、清华的学生。不是不想多招几个技术人员,李彦宏感叹,国内真正懂搜索引擎技术的人才太少,只好一边干,一边培养。李彦宏的新公司选在北大资源楼。这个地方紧邻北大,和中关村隔四环相望,非常适合技术创业。他这套选址的技术是从硅谷学来的,硅谷的很多IT创业公司就环绕斯坦福大学办公,老师和学生兼职起来方便。早期的硅谷创业公司,夸张点说,“是踩在特曼教授和他学生的肩膀上发展起来的!”。北大资源楼刚好余下两间房,420在楼道的转角,面积大些,适合技术人员集中办公;406正好在楼道的中间,不到20平方米,李彦宏就把财务、行政安排在里面。李彦宏自己的办公室设在420靠窗处,从窗口斜望去,他当年在北大读书时住的43号楼一览无余,每到晚上,43号楼的灯光总能勾起他对大学生活的无限回忆。北大资源楼被一片绿树环抱,楼下的那棵老槐树少说也有30年树龄了,那个夏天,知了在这棵树上炸开了窝,整个晚上不停地鸣叫,像在开一次没完没了的研讨会。420房整夜亮着灯,有人困了,躺在椅子上就睡;有人实在扛不住睡意,就去厕所洗把脸,回到电脑前接着干;“烟民”们抵抗黑夜的办法明显更多,端一把椅子,在厕所旁的过道里吞云吐雾,听知了唱夜歌。百度就在这么一个校园民谣似的环境中诞生了,并且用2年的时间一举拿下了80%的中文搜索引擎市场,2002年初,公司搬到了更加宽敞的海泰大厦。2002年3月,北京。正是春寒料峭的日子。春节刚过,企业里弥漫着过年的余波—— “毕胜,今年回唐山老家过年了吗?”“Robin�李彦宏的英文名 怎么样,硅谷的春节热闹吗?” 李彦宏是在美国过的年,看看老婆和孩子,10天不到,他就匆匆回国了。美国人的“圣诞”节早就过了,Google这个时候正在加紧他的华语市场扩张。他想起自己1999年圣诞节回国,决计在本土与“上帝”交战,两年多来,百度在中国与Google的交手中,功力仍显不够。Google在2000年9月推出中文版后,中国至少有500万网民开始用Google。百度的新年突然紧张起来,按照李彦宏的意见,以雷鸣为首的“闪电计划”成员必须在9个月内“让百度引擎在技术上全面与Google抗衡,部分指标还要领先Google......” 雷鸣是北京大学计算机系2000届硕士毕业生,在学校里就小有名气,按照李彦宏的话说,雷鸣的确是个搜索引擎方面的天才。雷鸣的“闪电小组”很快行动起来。李彦宏给他们另外还下达了具体指标,要求“闪电计划”完成后,百度的日访问页面(Pageview)要比原来多10倍,日下载数据库内容比Google多30%,页面反应速度与Google一样快,内容更新频率全面超过Google。那年夏天,天热得出奇。“闪电小组“的成员们除了在技术上有了巨大的革新,还有了新发明,他们买了一部遥控玩具汽车,把需要交换的磁盘和文档放在玩具车上,谁需要什么,就由车运过去,倒省了不少腿脚功夫。还有人买了滑板车,站在滑板上去财务室报账。“闪电小组”忙中取乐,一团热火。2002年8月,李彦宏对“闪电计划”的进展仍然感觉不满意,决定自己亲自兼任组长,带领小组成员作研发。由于他在搜索引擎方面的技术积累已经很深,加之对当时世界的前沿技术非常了解,他的加盟,确实使“闪电计划”的进展比原来大幅提高,到2002年12月,老楼下的那棵老槐树掉下了最后一片叶子,新楼里的“闪电计划”也终于大功告成,一段忙碌的攻坚岁月尘埃落定。李彦宏的“闪电计划”一共15人参与,有人戏称是“野战排”,当初有小组成员忧心忡忡,人家Google是800人,一个加强营的兵力,“我们打得过吗?”李彦宏4月份还在广安门医院住院,他给大家打气说:“我们是在自己的国家‘打仗’,你们每个人平时不都对Google不服气吗?这回真刀真枪干起来了,谁怕谁?” “闪电计划”的结果是辉煌的,在百度,有人悄悄地删掉了Google的链接,理直气壮地用自己的百度。毕胜率领百度的市场队伍,白天拜见客户,晚上拜见媒体,开始了推广方面的“闪电计划”。他们要让每一个中国网民明白,中国人自己的搜索引擎,不比Google差。“闪电计划”胜利结束后,公司没有召开“庆功会”。李彦宏带着大家去郊外玩了两次,算是对大家的犒赏。百度前面的路还很长,比起硅谷的同行来,李彦宏只是对中国的路更熟一些。
■硅谷狂想曲 在世界IT史上,硅谷是一个神奇的地方。硅谷其实不是谷,从地域上看,硅谷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是旧金山市和圣何塞市之间一块30英里长、10英里宽的狭长地带。此地背靠太平洋海岸山脉,面对旧金山湾的一片海洋,为山海所环绕,这里并不是一个真正的谷,只是在人们想象中是一个“谷”,一个高科技之谷。1997年夏天,李彦宏离开工作了三年半的一家金融信息公司,从新泽西州踏上去硅谷的第二次创业之路。硅谷是李彦宏心中的梦。那里有HP、SUN、网景、Yahoo�、Oracle,那里有Internet和VC�投资商 ,那里有斯坦福大学和加州伯克利分校。那里的每一寸土地,每一寸阳光,都是那么让他向往。威廉·张站在Infoseek大楼的门前迎接他。这位Infoseek的CTO来自台湾,哈佛博士头衔,从工程师干到CTO,也算身经百战的“江湖高人”。他在一次学术会议上,与李彦宏邂逅相遇,谈技术,谈大陆,谈台湾,谈中华文化,谈互联网,谈搜索引擎……人逢知己。威廉·张极力怂恿李彦宏,到硅谷Infoseek共谋发展。李彦宏原来供职的那家金融信息公司,实际是道琼斯属下的一家专门分析财经数据的专业咨询公司。李彦宏的头衔是“高级顾问”,平日里接触最多的就是财经新闻,《华尔街日报》几乎是每天的必修课,Yahoo�的杨致远,网景的安德森这些互联网追捧出来的神话英雄,几乎天天占据华尔街日报的重头版面,李彦宏心里隐隐有了一股冲动——到硅谷去。李彦宏一直想“做大家需要的东西”,加盟Infoseek使他兴奋不已。看着每天有几百万人在使用自己设计的东西,他心里有说不出的满足感。李彦宏的住所离网景公司很近。网景当时是华尔街的“红人”,开发了一个称作“领航者”的浏览器软件,连微软都惧怕三分,股民追,媒体捧,是大家心目中的“富翁速成机器”。李彦宏晚饭后常去网景公司附近散步,看着一栋栋办公楼拔地而起,尘土飞扬的工地几个月就变成了漂亮的网景工业园区,让他一次次地感叹新经济的魔力。硅谷的中国工程师很多,李彦宏经常去参加大家的聚会,大家聚在一起,哪家公司上市了,股票价格一路飙升啦;谁谁又通过options(股权)赚了钱,别墅买到山上去了啦。每一次谈话都是一次躁动。李彦宏很喜欢Infoseek的开发环境,大家相互之间比较尊重,氛围轻松。对这位来自中国的工程师的技术功底,几乎没有人怀疑。有人这样评价李彦宏在Infoseek的贡献——威廉·张创造了第一代Infoseek,罗宾·李(彦宏的英文名)创造了第二代Infoseek。李彦宏加入Infoseek的那阵子,这个公司既辉煌也痛苦。跟大多数互联网公司一样,外面看起来像一团火、一尊神,内部人觉得是一块冰、一个坑。投资商给每家公司的压力——市场占有率要大,现金流要健康,盈利能力要强——还真应了那句古话“既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Infoseek和excite打得最厉害,Infoseek的前任总裁约翰逊曾想通过紧缩开支来拖垮对手,结果excite没拖跨,自己反而被“拖垮”了。接替约翰逊的是36岁的哈瑞·马超。马超果然不辱使命。到了1997年年底,Infoseek第四季度的收入达到1250万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05%,亏损为每股0.15美元,比华尔街预计的每股要少亏0.05美元。这是Infoseek上市以来最风光的一个季度。1998年4月,李彦宏与威廉·张一起参加了布里斯班世界互联网大会。在这次会议上,他认识了Google的两位年轻的创始人。李彦宏的印象中,这两个家伙也就20多岁,一副天不怕地不怕的样子。这个月还发生了另外一件大事:迪斯尼宣布购买Infoseek 40%股份。迪斯尼的加盟,使华尔街兴奋无比,而对Infoseek的技术人员来讲,却是一段从天堂通往地狱的长路。迪斯尼的作风是典型的“排排坐”,员工的升迁主要看资历,这对习惯了硅谷自由之风的年轻人来讲,就像关闭了一扇面向大海或者草原的窗景。李彦宏感觉到自己在Infoseek的美好时光已经不多了,虽然这时候他已经拥有50多万美金的Infoseek股权。1999年10月,中国政府邀请了一批海外留学生回国参加“国庆典礼”,李彦宏有幸在受邀之列。这次中国之行,从根本上坚定了他回国创业的决心。此前的1998年夏天,李彦宏曾经应清华大学邀请,在清华作了一次技术讲座,搜狐的一帮员工也去听他讲课,课后这些搜狐员工鼓励他:“你有这么好的技术,还不回国自己创业?我们搜狐买你的技术!”。从“国庆典礼”返回美国的李彦宏已经无心再在Infoseek继续干下去,他想起了好朋友徐勇。徐勇是李彦宏刚刚从东部闯荡到硅谷的时候认识的,当时徐勇在一家制药公司做销售。后来,徐勇和一帮硅谷的中国人攒着拍摄的纪录片《走进硅谷》,在北京电视台和内地其他电视台还播出过。11月的某一天,徐勇邀请李彦宏到斯坦福大学参加《走进硅谷》一片的首映式,李彦宏约好第二天与徐勇谈回国创业的大事。
■《百度传奇》之四——在美国淘金的日子 《走进硅谷》首映式的第二天下午,徐勇应约来到李彦宏的家里谈“大事”。李彦宏拿出一份“保密协议”,徐勇有些惊讶,但马上转为镇定——李彦宏在硅谷两年半,已习惯美国人的谈话作风了。徐勇在“保密协议”上签了字。李彦宏说,“我们回国干一家互联网公司吧。” △融资 徐勇也是北大的高材生,当然,这时候他在美国的身份是生物学博士后。两人一边吃饭,一边商量着各自在未来公司里的股份比例、职责分工、发展规划等等。对于这两个身处硅谷的“梦想家”来说,创业的躁动,对前景的向往,就像突然喷发的火山,一时之间,让他们激动不已。硅谷11月的早晨,秋阳如春。经过一夜畅谈,两人美丽的新公司计划已然“万事俱备,只欠投资”。他们的融资目标100万美金。硅谷有的是投资家,据说一片树叶落下,总会砸住三个VC(风险投资商)。然而这一次风向变了,VC们的口味不再是门户,而是电子商务,其中商业模式B2B最受青睐。没想到在这种情况下,竟然有三家VC愿意给他们这家技术公司投资。这些公司看重他们新公司的三个概念:中国,技术,团队。徐勇找理由把一家不太中意的VC婉拒了,另外两家,用他的话说,“热情得实在无法拒绝”。这些VC当然不是钱多得没处花,那天签字前,有个VC借故偷偷到房间外打电话问Infoseek的威廉·张,“这个罗宾·李真的很厉害吗?”。罗宾是李彦宏的英文名。威廉·张告诉他,“罗宾在引擎技术方面,在全世界可以排前三”。两家VC更放了心,有人甚至想独投,徐勇和李彦宏觉得还是两家一齐投资更好,一家60万美金。签订投资协议后,徐勇先回到了中国,李彦宏在硅谷多呆了一段时间,看看老朋友,陪陪妻子马东敏。没有妻子的帮助,他那本在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硅谷商战》不可能完成,也没有今天的回国创业。1999年圣诞节,李彦宏登上了飞往祖国的飞机。这是他人生中又一次重要的抉择。8年前的这一天,他离开北大、离开家乡阳泉去美国“镀金”的一幕一幕,犹在眼前。△留学 李彦宏在北大读的是图书情报专业(先为北大信管系),自己却喜欢计算机,和北大众多出国留学的同学一样,他广种薄收,一次向美国十多所大学递了申请,最后被纽约布法罗大学录取。布法罗风景秀丽,李彦宏第一次踏上这片土地的时候,正是白雪皑皑,冰封大地。这所大学的计算机系在全美排名在前20名之内。本来李彦宏是奔着斯坦福、加州伯克利分校去的,但那几年,美国的IT太火,中国的计算机教育在这些学校眼里,基本上还是“婴儿”,根本不招中国大陆留学生。布法罗本来也不准备招大陆留学生的,只因为学校聘了两位来自中国大陆的教授,在教授们的要求下,学校破例招了他们几个中国大陆学生。靠近尼亚加拉瀑布的布法罗大学,受伊利湖和安大略湖的影响,一年中有6个月都下着雪。初来乍到,李彦宏白天上课,晚上补习英语,编写程序,经常在学校忙到凌晨2:00。李彦宏的勤奋,其实也是众多中国留学生初到美国的真实写照——补习,上课,打工。李彦宏实在忍受不了布法诺夜晚冰彻的寒冷,十二分心痛地从留学盘缠中拿出1000美金,购买了一辆丰田二手车。校园里的停车场一到凌晨2:00就要清场,这是李彦宏在学校能呆的最晚时间。雪很深,冰很厚,每一次启动车子,没有10分钟的预热和打扫时间,汽车是根本开不动的。李彦宏在布法罗读书期间搬了三次家,第一次与一对中国夫妇合租,合不来,因为夫妇俩经常在每月的电话费上做假,比如,本市通话是不收月租费的,这对夫妇以为他不知道,非要让他平摊月租费。第二次的环境不错,但房东家养的那只猫,竟然让他过敏。第三次与一个来自香港的留学生合租,双方合得来,离学校近,很满意。这一段时间,他的口语和专业英语都有很大长进,不像当初,很多专业课都听不大懂。他在美国的留学生活度过了最困难的时期——留学生们常常称其为“磨合期”。过了“磨合期”的留学生们总会有些躁动。比如,在校外兼职打工啦,参加组织校友会、同乡联谊会啦,总之“不闲着”。1993年4月,李彦宏产生了出去“闯一闯”的念头。5-8月是学校的暑假,呆在学校里也没有什么意思,他决定去“打工”。李彦宏在网上看了不少招工广告,觉得合适的,就发一份简历过去,又一次“广种薄收”之后,又一次惊喜的“幸运”——一家叫Matsushita的公司愿意接受他去做实习工作。△改变 去Matsushita的实习,改变了李彦宏的一生。李彦宏要去一家公司实习的消息很快在中国留学生中传开了——这家公司给李彦宏开出了每小时25美金的实习报酬,同等条件下,这家公司给的待遇之高,在留学生中几乎闻所未闻。有趣的是,当他那位香港同屋问他“去的到底是哪家公司?”时,他不好意思地回答说“一家叫Matsushita的、名字怪怪的小公司”。这位同屋听后大惊,“这还是小公司,它就是大名鼎鼎的日本松下呀”。原来,Matsushita是日本松下的日文直译。怪不得这么拗口。1993年5月,李彦宏在位于普林斯顿的松下信息技术研究所正式实习。这是他人生第一次走上岗位,靠自己挣钱吃饭的开端。普林斯顿是一个宁静美丽的小城,著名的普林斯顿大学曾经养育了爱因斯坦等大科学家,同时,这里也是工业界、尤其是IT界的研究基地。松下的工作环境非常舒适,一进门就能看见大厅里的室内花园。工作之余,李彦宏经常坐在花园里看报纸,《华尔街日报》是他最喜欢看的报纸。李彦宏从事的是OCR(光学字符识别)领域的研究。实习期间,他提出一种提高识别效率的算法,受到松下高度重视,以至于当他必须结束暑期实习回到学校的时候,松下竟然打破常规,继续聘用他在学校里兼职,并鼓励他把这一研究成果写出来发表。李彦宏后来在一次国际学术会议上宣读这个研究成果的时候,得到国际OCR学术领域一位“泰山北斗”的赏识,在他的推荐下,这一成果顺利发表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模式识别与机器智能》上。攻读博士期间能写出这样具有国际水平的论文,导师认定他的博士文凭已经只是时间问题。而且,如果不出特别意外,松下一定会在他博士毕业后高薪聘请他。李彦宏的美国之路仿佛一片坦途。
■《百度传奇》之五阳泉小子 1994年暑假前,李彦宏突然接到华尔街一家小公司的聘书,邀请他去做带“工程师”性质的“高级顾问”工作。李彦宏有些犹豫,自己在学术领域已经有了“开门红”,接下来将顺理成章是“博士—教授—权威”的金光大道,而这个理想,是他从家乡阳泉走出来时就抱定的理想。做工程师还是做科学家,李彦宏再次面临人生的抉择。△抉择 李彦宏在美国留学的时候,正是克林顿和戈尔鼓吹信息高速公路的时候,以互联网技术为先导,美国经济牛气世界,大批公司上市圈钱,各公司人才流动异常活跃。留美学生中这个时候流行一股风气,只要有工作,读博士的学生,大都拿了硕士文凭就走人。李彦宏很想拿到博士文凭再去工作,但这家公司的人对他非常热情,老板对他的研究非常欣赏,而且两人在学术上谈得非常投机,大有相见恨晚之感。李彦宏最后决定放弃博士学业,到这家公司作“高级顾问”。李彦宏的科学家梦想就这样破了。人生的重要抉择有很多,每一次选择都是人生的转折。每一次都想深思熟虑,每一次都是身不由己。从山西阳泉到北京大学,从北京大学到纽约布法诺大学,从华尔街到硅谷,李彦宏每一步走得仿佛都那么自然,而每一步仿佛又那么艰难。
△童年 李彦宏和他们那一代出生的人一样,没上过幼儿园,启蒙教育也基本上是他的两个姐姐教的。李彦宏五姊妹,三个姐姐,一个妹妹。李彦宏家门前有个小院子,支一块小黑板,那是他三姐经常给他们这帮小孩子上课的地方。那时候李彦宏最喜欢学的是数学。李彦宏8岁的时候,被送到“阳泉一小”上小学。两个月后,李彦宏随着家庭的搬迁转学到晋东化工厂子弟校。在那里,老师们觉得这是重点小学校的孩子,没多久让他当了副班长。当时的李彦宏对老师的态度是:哪个老师表扬他,他就乖乖听谁的;谁要是批评了他几句,李彦宏就会在课堂上调皮捣蛋。大多数小学老师都认为李彦宏不是一块学习的料,李彦宏也不觉得自己是块特殊材料。小学五年级的时候,李彦宏给班上一位女同学递条子,表达“爱慕之情”,被这个女生告到了班主任处,班主任通知了李彦宏的父母,老师和家长都来开“批斗会”,搞得他很没面子,也算一场“桃色风波”。李彦宏第一次知道什么叫压力还是在初中三年级的时候,因为李彦宏一心想上大学,所以他想到阳泉一中读高中。那所中学80%的高中生可以考上大学,是山西有名的“高考大户”。几乎没有人认为子弟校的李彦宏可以考上阳泉一中,两个姐姐更是为他担心。李彦宏倒不这样认为,他曾经回忆这段人生最初的抉择时说,“我小时候有很强的不服输心理,越是大家不看好的事,我越是要做成。

在国内师范教育技术学本科毕业,想出国留学学什么专业好就业

从整体上讲,师范类外语人才社会需求量较大,这使得师范类院校的外语毕业生就业较为容易,甚至不少外语院校的毕业生也去抢师范生的饭碗。这是因为传统的英语教育是中学教育和大学教育,现在英语教育的年龄不断往前移,从以前的中学移到现在的小学、甚至幼儿园教育,所以对于师范类英语人才的需求还会保持一定的增长。
从我们现有的师资来看,受过良好教育的英语教师还是非常缺乏的。目前,我国中小学空缺外语师资近乎五十万,且大都在素质上存在一定问题,合格率不足一半。国家基础教育实验中心外语教育研究中心组织的2003年中小学优秀外语教师出国留学全国统一选拨考试中发现:参加考试的英语教师得高分的人数极少;150分值的试卷能拿到100分以上的几乎是零。这说明目前我国中小学外语教学不仅是缺英语师资,而且师资水平令人担忧。
一些新情况值得关注。一是用人需求向重点大学集中、向研究生集中,一些地方院校的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度增大;二是高校毕业生“重心”下移受阻,由于下岗失业人员、中学毕业生、农民工等的抢占,一些低端岗位被占领;三是研究生就业率出现下降的趋势;四是近年来待就业毕业生有增加的趋势;五是社会的有效需求赶不上高校毕业生的快速增长,以及东部一些中心城市限制人口政策的出台。
高校毕业生就业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从地区看,东部省市吸纳了全国50%以上的高校毕业生,而西部不足20%;从学科专业看,工科和应用性较强的学科专业就业形势较好,而一些文科专业就业出现困难。
职导网职场导师,某名企人力资源总监曾先生分析,大学生就业难的现象至少要持续至2015年我们需要做的:越来越大的就业压力压迫着我们这些大学生,唯有不断的补充自己,为自己充电,在走进社会之前就用非常强大的知识及社会经验武装自己,才能用立于不败之地,希望广大的学生朋友们能够认清这一点,多了解社会的需求,对症下药,及时的补充自己薄弱的环节,不要被压力吓倒,而是战胜它!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整个社会对高等学校毕业生的要求进一步扩大,近些年,我国高校大规模扩招,大学生就业市场出现了新的形式,为了更好的了解当前的就业心态,以便为广大同学在求职时提供更好的参考意见,我们特别组织了这次“大学生就业前景问卷调查”调查对象包括大一,大二,大三,大四以及刚离开校园走向工作岗位的师哥师姐,被调查的四十人中,根据他们所选择的答案,主要反映出了几个问题:1图高职位,2薪酬障碍,3选择地域,4眼高手低,5缺乏主见没有明确的目标。
针对师范类专业,我们调查了就业形势以及国家政策,并调查了师范类学生就业前景和就业状态。
我们随机采访的几十名学生,关于他们对毕业以后的打算,关于对就业程序的了界,关于他们对职业和新酬的期望以及袼褙己就业的毕业庄的工作情况反映了以下几个问题:
一、图高职位
应届毕业生刚离开校园,常常被许多公司在招聘中美其名曰的“销售经理”,“客户主任”所吸引。有些学生往往被这样的观念束缚:“我是学管理的,是管理人的,怎么甘心从基层做起呢?”这种想法往往限制了他们自身在企业里的发展。其实一般而言,大学毕业生就业也应该从基本做起。在一两年工作期间,表现出你的天分和前能,被管理曾认可,才会把你放在爱管理岗位。事实上,专业技术人才从事管理,往往更加到为。凡事要从基本做起,如果脱离了企业运行的过程,变得浮于表面,难以忍受平淡,那对个人的职业成长是非常不利的。二、薪酬障碍
大学生付出的劳动该值多少钱?调查中,本科生一般都把自己的薪酬要求定在1000~1500元。与以往的应届生应聘要求起薪2000元以上的状况在招聘会上不复存在。但在校学生中一般要求1500~3000元。其实,即使学校最优秀的毕业生,能在短时间内转换成优秀员工的人也很少。心态不正确。异想天开,甚至有严重的幼稚病,是毕业生的一大通病。
一个刚刚毕业的走入社会的年轻人,应该带着学习的态度去对待工作,专业在好,经验你总缺乏吧,看不起试用期是不对的,时期使用期不是你吃亏。而是公司给你发工资培训。即使是经过比较系统的培训在上岗,也是以服务质量为代价的。而那些求过职的同学,面对一个月的试用期800元转正1000元,面对合租住房,伙食费,交通费,通信费,水电费,等必要的开支每月至少700元。明知着点工资难过活,也只能接受,毕业声太多,就业压力大,走出校门,生存第一位,什么远大志向,专业对口,发展前景暂且顾不得。了,很多大学生接受低薪、无社保、无合同的工作,为此,不少大学生坦言:“寒窗数十年,耗尽父母血汗钱换来的只是读书无用。”低薪普及化不仅使我们难找自信,也让更多的企业陷入用入误区,人才浪费形成恶性循环。
三、选择地域
基层就业前景广阔,从现实来看,去基层就业无疑是大学生的一条出路,但调查中发现,虽然就业形式非常严峻,可大学生还是更愿意把就业目标锁定在城市。据网上统计,2006年4月,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在全省公开招募,303个名额吸引了1000大学生报名,录取比例3:1。虽然这个数字并不少,但和3月31日刚启动的2007年度公务员招录比例相比仍然相差甚远,据统计,省直等机关单位1680个招录名额吸引了23万考生,部分热门岗位招录比例甚至达70:1。
有的同学表示,十几年寒窗苦读,好不容易来到省城,如果还要回到县市,心里觉得憋屈,去了农村,人生地不熟,要在农村干一番事业实在太难了,甚至不知道去了那里能干什么该干什么,也不想在农村待一辈子,毕竟读书这么多年,在城市发展也许更有作为,有的说;如果有机会到社区当干部或者去农村大半个村官倒是愿意试一下,如果是一般的办事人员的职位就没兴趣了。梦想在城市也是一大问题。
四、眼高手低,缺乏工作效益
某一艺术设计学生,本科四年,实习期月薪600元上班没几天就要求加薪,老板问为什么,他说钱不够用,可是在一个月中,他创意的五件作品都没有被客户采纳,而同时入职两年的一位中专学历的毕业生的作品被客户全部采纳。
企业用人的目的是什么?是为自身创造价值,我们无奈所做的一切都应当满足企业的要求,符合企业的标准,而不是首先满足自己的愿望一位的追求职位提升,工资增长,没有考虑到表现,老板欣赏做事到位的人,凡事得过且过,从不努力把自己的工作做好那么永远无法达到成功的顶峰。
五、缺乏主见,没有明确的就业目标
第一次择业准确性很小,从学校方面来讲,尽管高校都有就业指导服务,但由于校方对学生接触社会的引导不够,并没有很好的就业桥梁,毕业生“好”的机会相对较少。初涉职场,大学生要明白,频繁跳巢,起点永远是“零”。要合理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真正明白自己能做什么,想做什么,好得成长策略可以协助毕业生一步一脚印地积累成长实力,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
我们作为师范类专业的学生,对于未来的就业有着当老师和不当老师两种可能。目前,我国教育政策的调整,民办学校和职业学校大量兴起。这使得师范生就业机会增加,从国家免费师范生政策的实施也可以看出,中西部对师范人才的需求很大,很多非师范类专业应聘教师职位的情况也逐年递增,对于其它高校毕业生而言,师范类毕业生就业形势一直较好。致使一些师范类毕业生主动择业意识淡薄,缺乏危机感,就业观念陈旧,热衷于条件好,收入高,工作环境舒适的大城市和发达地区,这种就业观念需要转变,更多的注意力投放到中小城市和中西部地区,在那里展现风采,实现人生价值。
面对非师范生可以考取教师资格证,虽然他们竞争力不一定比师范类毕业生强,师范类毕业生凭借着专业背景,四年科班训练与未开职业有一个明确的规划和目标,扎扎实实学本事,打基础,此外,“先就业,后择业”的前提应该是大学毕业生对自己在学术水平,个性特点,人际沟通等方面素质有全面有全面客观认识,并对自己的职业选择有科学,长远规划的基础上,从大形势出发做出明确选择,然后在自己认同并且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努力工作。
师范类高校的非师范专业在数量和规模上都压过了师范专业。像首师大这样的北京市师资培养基地,目前师范专业仅占44%。各类合格人才的培养也是师范类高校的培养目标,学生们就读师范类高校,一般选择有3种:
①毕业后要当老师:这些学生一般在三年级时,进行教育学科版块的培养,修教育学、心理学、教师技能等课程,并进入教学实践环节,这些课程的学分是获得教师资格证的必要条件,申请教师资格证时便很容易了。但是即使选择教师教育培养的学生,毕业后仍可选择不当老师。
②毕业后不当老师:
想从事其他职业的学生可以不选修这些课程,并进行其他职业实践环节。就业时,可自由选择职业。没选教学课程但毕业时想当老师:这部分学生可在最后一学期补选这些课程,申请教师资格证,仍可有当老师的资格。
虽然很多地方实行教师资格证制度,但是,师范院校学生在行内就业时仍保持优势。据了解,北师大就业率95.47%,首师大师范专业就业率95%以上,小学教育专业高达100%。有关专家分析,近几年民办学校、职业学校大量兴起,为师范院校学生就业拓宽了市场。因此,想当老师的师范生就业前景依然看好。
加入WTO以后,与国际间的贸易往来增多,越来越多的电子商务需要掌握外语的高素质人才。往年英语四级的标准现在已变成了英语六级,不少用人单位在招聘中要求用英语填写简历,或进行英语对话,而且懂外语又有其他技能的外语类毕业生更受欢迎,这无疑给外语类毕业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更广阔的空间。外资企业对外语类毕业生的需求稳步增长,但要求也更高,特别是熟悉中外文化,同时掌握金融、法律、计算机、通信等应用技术的外语毕业生就业尤其看好,这要求在校的外语专业大学生们必须由“单一型”向“复合型”人才转变。据我们对外语院校毕业生流向的调查分析,外语院校毕业生就业的主渠道是国家机关及其所属单位,如外交部、文化部、广播电影电视部、外经贸部、国家安全部等中央部委以及各部委所属公司或新闻出版(如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新华社等)机构、图书情报机构、各省市的外事机构等。另外,国有企业也有一定的需求量。外语院校的毕业生一般可以在以下一些单位和部门的岗位上发挥作用:
1、大专院校的在校学生;
2、中小学的教师和管理人员;
3、外资企业的翻译和管理人员;
4、中外合资企业的翻译和管理人员;
5、产品出口企业的翻译和管理人员;
6、外贸企业的翻译、管理和营销人员;
7、旅游公司的翻译、导游和管理人员;
8、涉外宾馆饭店的翻译、管理和营销人员;
9、政府机关、外事、金融保险、咨询服务等单位工作的相关人士

英语新闻网际网路人物阅读

提高英语的水平往往可以看一些英语的新闻和阅读,还有英语的电视剧和电影,这样可以很快的提高我们的英语口语,接下来我给大家带来英语新闻,需要的同学们可以看一看。

英语课外阅读1

Microsoft cofounder Bill Gates said he'll pick up thetab for all US college graduates to download a copyof Hans Rosling's book, "Factfulness: Ten ReasonsWe're Wrong about the World -- and Why Things AreBetter Than You Think".

微软联合创始人比尔·盖茨近日表示,美国所有的大学毕业生都可以免费下载汉斯·罗斯林的书《事实真相:我们错误看待世界的10个理由,以及为什么事情比你想象的要好》,费用由他来支付。

The book was released in April, offering advice onhow to think about the world and how personalinstincts can impact our interpretation of rmation.

此书于今年4月出版,书中就如何思考世界,以及个人的直觉如何影响人们对资讯的解读等提供了建议。

It debuted at No 5 on the New York Times Best Seller List for hardcover nonfiction.

上市后,此书立即登上《 * 》畅销书榜单精装版非小说类图书的第五名。

"When we have a fact-based worldview we can see that the world is not as bad as it seems -- and we can see what we have to do to keep making it better," Rosling writes in the book.

作者罗斯林在该书中写道:“当我们有一个基于事实的世界观时,我们可以看到世界并不像看上去的那么糟糕--我们可以看到我们必须做些什么才能让世界变得更好。”

It is the book Gates thinks every college graduate should read. In a YouTube video posted inApril, Gates called it "one of the most educational books I've ever read."

盖茨认为每个大学生都应该读这本书。他在4月释出的一个YouTube视讯中称此书是“他读过的最具教育意义的书籍之一”。

"It covers a space that isn't easy to go learn about," Gates said. "The world would be a betterplace if literally millions of people read the book."

盖茨表示:“这本书涵盖了一个不容易了解的领域。如果真的有数百万人阅读这本书,世界将变得更美好。”

Last year, Gates remended Steven Pinker's book "The Better Angels of Our Nature: WhyViolence Has Declined" to graduates, saying it was the "most inspiring" book he's ever read.

去年,盖茨将史蒂芬·平克的《人性中的善良天使:为什么暴力在下降》推荐给了毕业生,并称该书是他读过的“最鼓舞人心的”书。

英语课外阅读2

Jack Ma

马云

Jack Ma is the founder and executive chairman ofAlibaba Group, a multinational technologyconglomerate from China. As of March 2018, hewas one of China's richest men with a net worth ofUS$42.4 billion, as well as one of the wealthiestpeople in the world.

马云是中国跨国科技公司阿里巴巴集团创始人兼执行总裁。截至2018年3月,马云的净资产为424亿美元约合2715亿元人民币,是中国也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人之一。

Jack Ma turned 18 in 1982 and prepared for the Gaokao. However, he failed twice, and it wasafter his third attempt that Ma was finally able to enroll in a university.

1982年,18岁的马云为高考备战。但他两次失利,第三次才终于考上大学。

On his first attempt, Jack Ma received only 1 point in math, before taking it again and receiving 19 points in math after a second try. After Jack failed in the exam for the second time, hedecided to find a job. But he was too thin at that time and was denied the chance to evenbee a restaurant waiter. Ma's father then suggested that he bee a deliveryman formagazine publishers.

第一次参加高考时,马云的数学只拿了1分,之后再次参加高考,他的数学成绩是19分。第二次高考失利后,马云决定找一份工作。但他当时太瘦小,连在饭店当服务员都遭到拒绝。后来,马云的爸爸建议他为杂志出版商送货。

Ma gave a third shot at the Gaokao. He finally succeeded in passing the exam and was enrolledby the Hangzhou Normal University, where he studied English.

马云第三次参加高考终于通过了考试,被杭州师范学院2007年更名为杭州师范大学录取,学习英语专业。

Robin Li

李彦巨集

Robin Li is a Chinese Internet entrepreneur and a co-founder of search engine Baidu. He isalso one of the richest people in China, with a net worth of US$18.5 billion as of October 2017.

李彦巨集是中国网际网路企业家,也是百度搜索引擎的创始人之一。截至2017年10月,李彦巨集的净资产为185亿美元约合1184亿元人民币,他也是中国最富有的人之一。

The Gaokao for Li was quite easy. His scores were the highest among those of test takers inYangquan City, Shanxi province in 1986.

高考对于李彦巨集来说并没有什么难度。他是1986年山西省阳泉市的高考状元。

After spending three months on his college campus, Li decided to switch his major from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to puter Science and applied for a PhD program. Li thenwent abroad. He met his most important partner - his wife - while studying abroad.

在大学校园里度过3个月后,李彦巨集决定从图书情报学专业转到电脑科学专业,并申请了博士课程。随后李彦巨集出国留学,在国外求学期间遇到了最重要的人生伴侣——他的妻子。

Pony Ma

马化腾

Pony Ma is the founder, chairman and chief executive officer of Tencent. Tencent is Asia's mostvaluable pany, one of the largest Internet and technology panies and the biggestinvestment, online games and entertainment conglomerate in the world.

马化腾是腾讯的创始人、董事长兼执行长。腾讯是亚洲最有价值的公司、全球最大的网际网路和科技公司之一,也是全球最大的投资、网路游戏和娱乐集团。

Ma moved with his parents to Shenzhen at the age of 14. It is said that Pony received 739 points in the Gaokao, which was over 100 points above the cutoff line for China's mostpetitive universities. However, he applied for Shenzhen University to be closer to home.

马化腾14岁时随父母移居深圳。据称,马化腾的高考成绩为739分,超出中国最具竞争力的大学的录取线100多分。但他报考了离家较近的深圳大学。

Ma loved astronomy at a young age but changed his major to puter science duringuniversity, when he realized that studying astronomy offered limited professional options.

马化腾从小爱好天文学,但大学期间,他发现学习天文学限制了职业选择,于是将专业转到电脑科学。

Richard Liu

刘强东

Richard Liu is a Chinese Internet entrepreneur. He is the founder of JD or Jingdong Mall, one of the leading e-merce firms in China. As of January 2018, Liu's net worth had risen toUS$12.7 billion with JD surging in its stock price.

中国网际网路企业家刘强东是国内最大电子商务公司之一京东商城的创始人。截至2018年1月,因京东股价飙升,刘强东的净资产上升到127亿美元约合813亿元人民币。

His Gaokao scores were the highest among test takers in Suqian County, Jiangsu province in 1992. He was later enrolled by Renmin University, where he majored in Sociology.

刘强东是1992年江苏省宿迁县的高考状元。他后来被中国人民大学录取,学习社会学专业。

谁知道美国大学的专业设置?

明尼苏达大学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科罗拉多大学-丹佛校区 University of Colorado at Denver
塔克玛社区学院 Tacoma Community College
史波肯社区学院 Spokane Community College
绿河学院 Green River Community College
圣巴巴拉城市学院 Santa Barbara City College
雪兰社区学院 Shoreline Community College
约翰逊威尔士大学 Johnson & Wales University
这些大学在相关网站上是受到推荐的,当然每所大学都会开有信息管理相关专业的课程的嘛,如果想去读其他的专业,最好是计算机方面的,必定你们专业也是搞系统的嘛。
01. 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 (PA)
01.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01. Stanford University (CA)
01.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Berkeley
05. Cornell University (NY)
05. University of Illinois–Urbana-Champaign
07.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08. Princeton University (NJ)
09. University of Texas–Austin
09. University of Wisconsin–Madison
11. Californ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11. Georg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13.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San Diego
13. University of Maryland–College Park
15. Harvard University (MA)
15.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Los Angeles
15. University of Michigan–Ann Arbor
18. Columbia University (NY)
18. Purdue University–West Lafayette (IN)
18.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18. Yale University (CT)
22. Brown University (RI)
22. Rice University (TX)
22. 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Chapel Hill
25. Duke University (NC)
25. University of Massachusetts–Amherst
25. 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
28.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MD)
29. New York University
29. Rutgers State University–New Brunswick (NJ)
29.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Irvine
29. University of Virginia
33. Pennsylvania State University–University Park
34. Ohio State University
34. SUNY–Stony Brook
34.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Santa Barbara
34. University of Chicago
34. University of Colorado–Boulder
34. University of Minnesota–Twin Cities
40. Dartmouth College (NH)
40. Northwestern University (IL)
40. University of Arizona
40.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Davis
40. University of Rochester (NY)
40. University of Utah
40. Washington University in St. Louis
47. Indiana University–Bloomington
47. North Carolina State University
47. University of Florida
47. Virginia Tech

李彦宏真的是以当地状元的身份考入北京大学的吗?

现如今,大学生毕业以后选择创业的越来越多了,看着如阿里巴巴的马云、小米科技的雷军、360的周鸿百度的李彦宏,这些大佬一个个都创业成功后,是不是难以压制自己内心的躁动,纷纷想打拼出自己的事业呢?

但是并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创业,虽然“草根逆袭”创业成功的人也不算少,但是大部分成功人士都是拥有着“学霸”身份的,比如创建百度公司的李彦宏,当年可是高考状元。

高考状元李彦宏

1968年出生的李彦宏生长在山西阳泉市,和那一代的人一样,当时的他没有上过幼儿园,启蒙教育全靠两个姐姐教导。在他们家的小院子里有一块小黑板,他的三个姐姐就是在这里给他上课的,当时的李彦宏最喜欢的是数学。

1987年,在山西省读重点高中的李彦宏参加高考了,当时的李彦宏在校模拟考试期间,成绩好时能拿年级第一,差的时候也能拿到前10名左右。那年,他以阳泉市高考状元的身份考入了北京大学,就读于图书情报系。

在大学期间,他还为自己定下了一条出国留学的目标,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每天过着图书馆、教室、宿舍“三点一线”的生活,毕业后成功出国留学。

“白天上课,晚上补习英语,编写程序,经常忙碌到凌晨两点。现在回想起来,觉得当时挺苦的,但年轻就应该吃苦。”李彦宏评价这段经历。

张朝阳上中学的那年,正好恢复高考,与大多数人选择去年中专不一样,他很早就有念书的意识,要想出人头地,就一定要好好念书。年少的他经常喜欢看《中国青年报》,上面那些自学成才的故事深深吸引了他,也导致他读书十分刻苦,成绩也十分优异。

直到1981年,顺利地考上了清华大学。

考入清华的他依然没有让自己放松,虽然成绩一直是前三名,但是他依旧每天和同学一起参加物理系比赛,看谁率先完成作业,谁的学习时间更长。学累了,他会冒着寒风去冬泳和绕着圆明园跑步。

是那个发明百度的

百度的创始人是李彦宏
李彦宏简介
李彦宏,199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信息管理专业,随后赴美国布法罗纽约州立大学完成计算机科学硕士学位。在美国的8年间,李彦宏先生先后担任了道·琼斯公司高级顾问,《华尔街日报》网络版实时金融信息系统设计者,以及在国际知名互联网企业-INFOSEEK资深工程师,是新一代互联网技术领域的权威专家。他为道·琼斯公司设计的实时金融系统,迄今仍被广泛地应用于华尔街各大公司的网站,其中包括《华尔街日报》的网络版。
1996年,他首先解决了如何将基于网页质量的排序与基于相关性排序完美结合的问题,并因此获得了美国专利;
1998年,李彦宏先生根据在硅谷工作以及生活的经验,在大陆出版了《硅谷商战》一书,获得了各界的好评;
1999年底,携风险投资回国与好友徐勇先生共同创建百度;

因兴趣而成功的故事6个

兴趣是最好的志向,兴趣能保持最长久的激情,是走向成功最大的推动力,在自己最有兴趣的方向选择去追求自己的目标,是一种最朴实的智慧!以下是我为大家带来的关于因兴趣而成功的 故事,希望大家喜欢!
因兴趣而成功的故事1:别给兴趣套上封闭的枷锁
他出生在山西省阳泉县一个普通的工人家庭里。父母亲都是一家化工厂的工人。他有三个姐姐和一个妹妹。在兄妹五人中,他是唯一的男孩,父母亲对他是疼爱有加,一心想把他培养成什么家。
他的父亲是一个戏迷,经常带着他去看戏。幼小的他受父亲的影响,喜欢上了戏曲里的武生。他模仿电影和戏曲里的招式,用床单做战袍,用擀面杖做花枪,一个人在家里练习。那时的戏曲演员是很风光的。父亲决定把他培养成一名戏曲名角。那一年,县晋剧团招人,父亲带着他去报了名。他虽然没有经过专业培训,但是,他现场给团长来了几个鹞子翻身,耍了几把花枪,团长就决定录取他。可是,他仅仅在县晋剧团待了一天就不去了。原因是这一天他的二姐收到了北京一所大学的录取 通知书 。这份通知书在阳泉县城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原来,上大学比当演员还风光呀。他决定考大学。他又回到了学校,开始了自己的学习生涯。
初中三年级的前半年,他迷上了象棋。那时候,学校流行一本连环画册,名字叫《棋王》,这本连环画册是由阿城的中篇小说《棋王》改编的。他被《棋王》的主人公王一生所感染。他要做棋王。他买了好多 棋谱,专门研究象棋。他是一个聪明的孩子,他的棋艺进步很快,不少大人都下不过他。为了寻找高手下棋,他一放学就在街边摆棋摊,与人下棋。他的父亲看到儿子的棋艺日益精湛,心里暗暗高兴。他甚至托关系想让儿子到地区体育队当象棋运动员。可是,就在父亲的愿望快要实现的时候,他的兴趣又转移了。这一年,姐姐考取了美国公费 留学 。这个好消息刺激了他,把他的心再次拉回到学校。在三年级的后半年,他不分昼夜学习,终于以全校第二名的成绩考上了阳泉县一中。
在上高中的时候,他想当计算机软件设计师。当时,计算机刚刚兴起,阳泉一中配备了一个计算机操作室。那个时候,电脑不叫电脑,叫计算机。因为计算机少,学生多,所以,学校成立了一个计算机兴趣小组,他报了名。他很快被计算机互联网里那些精彩而又丰富的页面吸引住了。他还自己设计了一套计算机软件,用这个软件管理学校的一些工作。这个软件在阳泉一中引起了巨大的轰动。可是,正当他雄心勃勃向计算机进军的时候,他的兴趣再次破灭。那一年,山西省举办了首届中学生计算机操作大赛。他代表阳泉一中参加了省里的比赛。他希望能够夺回一个冠军,哪怕是一个亚军也行。可是,他在赛场上败得一塌糊涂,连基本考试题也没有做完,更不用说自行设计软件了。
这次失败是刻骨铭心的。高考报志愿的时候,他不敢报考计算机专业,而是报考了北大图书情报搜索专业。因为,他觉得计算机专业里的高手太多,他的起点太低,他没有能力超越他们。而图书情报搜索是一个冷门,大家都在同一个起跑线上。可是,当他来到北大以后,他才发现自己错了。因为图书情报搜索专业的学生全是北大其他专业的调剂生。
大学 毕业,他想像姐姐一样到美国去留学。可是,图书情报搜索专业的公费留学生大都是研究生毕业,他一个本科生根本就不是他们的对手。他落榜了。这时候,他报考的计算机专业反而为他打开了 出国 留学的大门,这真让他喜出望外。就这样,他凭着自己曾经有过的兴趣来到美国布法罗纽约州立大学留学,为自己未来的事业拉开了帷幕。
他的名字叫李彦宏,是百度公司的总裁。2011年,他以94亿美元的身价荣登福布斯全球富豪榜95位,成为中国大陆首富。他的成功来源于兴趣,然而,他的兴趣的成功又来源于他有一个宽宏而又仁慈的父亲。
不要给兴趣套上封闭的枷锁。孩子毕竟是孩子,他们正在成长和成熟。兴趣往往是随着孩子的认识而不断变化的。倘若李彦宏的父亲当初逼着他沿着自己的兴趣走,那么,李彦宏可能成为一名晋剧演员,一名象棋运动员,一名作家,或者什么也不是。
因兴趣而成功的故事2:状元就是做自己感兴趣的事
她从哈佛大学经济及数学系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后,进了咨询顾问公司观察者集团工作。两年后,她工作起来已经得心应手,很受老板赏识,也深受客户欢迎,但她却并不能从这份高薪工作中获得快乐。
紧张工作之余,她常常回忆起少年时去朋友家玩的情景。那时,她十二三岁的样子,去一位同学家,那位同学家的电视机里正播放着一档教授做甜点的节目。面点师表情夸张,语言风趣,一块面团在他的手中三揉两搓,便如 魔术 师一般变出一个造型别致的糕点。她们看得兴致盎然,不时地对着电视画面惊呼。于是,她们从超市买来原料,依葫芦画瓢地操作起来。很显然她们没有面点师的娴熟,但是她们却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快乐。从此她对做面点乐此不疲,一放学,便迅速溜回家,常常赶在父母下班之前,做上一块面点,有时也会别出心裁,搞些花样,她从父母赞赏的眼神里感受到了莫大的鼓舞和支持。这件事一直到她去哈佛读书才结束。
在她工作的波士顿有一家著名的糕点 烘焙 店,每次去那个店,她都会点上一份糕点久久逗留。看到端上来的那一份份别致的面点,她都会情不自禁地“哦”一声。她的行为引起了店里做面点的大厨的注意。他们有了第一次交谈,她告诉他,她虽然在一家咨询公司上班,但对做面点特别感兴趣,那曾是她最美妙的时间。那位年轻的面点师饶有兴趣地看着她谈起面点时眉飞色舞的神态,于是邀请她走进了操作间。
进了操作间,她像鱼儿到了水里,鸟儿飞到了树林,她熟悉做面点的每一个程序每一个细节,在案板面前,她眼睛发亮,两腮因为激动而变得更加红润。那位大厨成了她的下手,帮她递这送那。不一会儿工夫,她的面点做出来了。大厨惊呼着:“这不是面点,这是艺术!这简直就是艺术!”以后,她和这位大厨成了最好的朋友,一有空闲,她便来这里体验和大厨一起创作糕饼的快乐。
她也萌生了开一家糕饼店的想法。于是她说服父母,获得父母的理解后,她辞去了那份高薪工作,准备给自己一年的时间,尝试专业烹饪这条路。她在波士顿南端的华盛顿街上找了一个合适的店面。
工作非常辛苦,她得从凌晨四点一直工作到午夜,一周六天,但她却干得非常起劲。她做出的糕饼、甜点大受欢迎,店里每天都人满为患,尤其是她制作的“黏面包”,几乎一时成了店里的招牌,许多客人赶早排队来品尝,如果迟到了就会深感遗憾。有一位客人从佛罗里达州飞到波士顿,一下飞机便直奔这家面包店,吃了她做的黏面包后,便力邀她去佛罗里达州开一家分店。
她就是在美国有着“巧克力饼干女孩”昵称的华人张柔安。现在,她不但连开三家“面粉烘培店”,还出版了《面粉:波士顿面粉烘焙店的壮观食谱》一书,张柔安在她的书里写道:中国有句古话,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但是人的热情、兴趣才是打开状元之门的金钥匙。
因兴趣而成功的故事3:追随自己的趣味
曾有很长一段时间,他只醉心于自己的兴趣,他钻研中国古代生活史,似乎要走学者之路。他喜欢从字缝儿里寻找古人的生活轨迹,搜集、考证,甚至揣测、拼凑起一个人的生活史,他开玩笑说自己就是研究“吃喝嫖赌抽,坑蒙拐骗偷”这十个行业,没有切实目的,只是因为有乐趣。这些研究让他攒了一肚子的学问。而关于晚清与民国,他也说得头头是道,好像是前朝遗民。在古代生活史之后,他的兴趣转向了近代城市史,而其中“城市地下工作者”的生活又将他的兴趣引向了中国革命史。“追随自己的趣味,很快乐,至少不委屈自己。”他总是这样说。
1997年,37岁的他,听了朋友的劝告,改行写小说。他将自己在历史研究中发现的“妙趣”,通过小说表达出来。开始写小说时,他发现此前研究的所有那些“偏门”都是在为小说做准备,那些闲趣知识、历史 典故 都成了他故事中鲜活的形象和细节。同时,他把从历史中获得的对生活、对人性的观察都融进了小说。
他在写作上慢慢悠悠,他认为小说不到非写不可的时候,绝不匆匆动笔。写小说的时候,他写到高兴时虽也颇觉得意,但最终也还是将写作当做是娱人娱己的快活事,从来不将作品当做一种资本,以此招摇过市,为自己争取点什么待遇。
写作之余,他很有闲趣,“读书写作莳草玩物之余,尚有调和鼎鼐之好”,每年他要学一门手艺,雕假山石、鉴定古玩等等无所不学,甚至曾跑去学做拉面。他喜欢书画、摄影,偶尔会向好友展示一下修炼多年的厨艺,每件事在他手里都能做得有滋有味。
在他家的墙上挂有一幅南宋画家梁楷《泼墨仙人图》的复制品,朋友们看了都说画中人物俨然是他的漫画,这让他听了很受用,专门与画中仙人合影,放在自己的博客上,并认真地写下自勉之言:“我自己照镜子比比,真的希望很像。我说的‘像’不是模样,而是想要浇开胸中块垒,放掉手里紧握的俗物,坦荡襟怀,舒展袍袖,赤足趿鞋,活出画中人物的那股子放达、洒脱的劲头儿。”
“先把自己哄开心了”,这是他进入写作的方式,也是他的生活态度。他的写作生活通常是这样的:早上起来吃过早点,沏上茶,听听音乐,直到中午过后才打开电脑。因为颈椎不好,他一般是半躺在床上写东西,身边左茶壶、右水果伺候着,状态来了就多写点,没有状态就少写或是干脆不写。他很少交际,只是偶尔才和朋友见个面。遇到好天气,他会把车当做移动书房,从城北开到城南的一个小湖边,看一整天的书,他认为人生不仅仅为了成功,平淡中也有真乐趣,而趣味才是燃料和真正动力。如果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气场,他的气场是温厚、舒适、悠然自在、有趣味的。
他对知识细节的追求也是出名的。2006年写《借枪》时,因为他对枪械的了解仅限于书面知识,为了把熊阔海借来的那挺歪把子枪写准确,他专门跑到中国军事博物馆,围着歪把子枪的展台拍照、琢磨了好长时间,乃至管理员都开始注意他的举动了。
因为日常生活很简单,所以他的小说细节更多来自间接生活、来自史料书籍,不过,他自己发明了一套另类体验办法———动手做实验。说其另类,是因为他的 方法 实在是让人大跌眼镜。写《古风》之前,他发现不是所有地下党人都有钱买炸药,一个没有钱的地下党人需要炸药怎么办?只能自己制造。他想求证一下,于是买来二斤氮肥在自家厨房提炼硝酸铵,幸好,在还没炒成固体时其味道就引得邻居们恶声四起了。在他获“中国作家百丽小说奖”的《长征食谱》里,写了一个有着几分药膳本领的炊事兵的故事,他为了把皮带皮鞋做成能下咽的菜,用上了自己做药膳时发熊掌的本事,还原了皮带和皮鞋的胶性。他为了证实这的确可行,剪碎了一条皮带和一只皮鞋,放在锅里煮,“不过我偷懒用了高压锅,做熟了尝了尝,的确可以下咽。”他露出自得其乐的笑。
之前,写小说对他来说几乎没有什么收入,但是小说本身带给他无尽乐趣,他醉心于每一部小说,寻找前所未有的人物和结构。“我不是文学家,我是一个喜欢讲故事的人,生活当中有无数有趣味的故事。”他总是把写故事当成一种寻找乐趣的过程。
2007年他写了《潜伏》,2009年《潜伏》被拍成电视剧,登上银屏,一炮走红。这打破了他惯常的生活,突如其来的名声像一颗巨石投入了平静的湖心,一度令他不知所措,许多影视公司找上门,有的要买他的作品改编权,有的要请他做编剧,有的要为他出书……对于突然走红,他看得很透彻,“不是我火,是电视剧火,我也跟着沾了光,浪得虚名,但这种虚名很短暂。”很多人关心他火了之后暴涨的身价,他很坦率:“对我而言,价格是一件没有意义的事情,因为我没有任何奢侈的 爱好,对钱没有太大需求。我目前要做的是专心写我的作品去了。”
他始终觉得无论《借枪》还是《潜伏》,真正的功劳是导演姜伟。“我很幸运,《潜伏》和《借枪》这两个戏都做得很好,有的小说家就没这么幸运。”
他就是“龙一”,原名李鹏。自1998年在《中国作家》杂志发表第一篇小说《我是一个马球手》开始,他一发而不可收,至今写了300多万字的小说。
在这样一个浮躁、不甘寂寞的时代里,龙一始终小心翼翼地将自己的趣味和天性保存完好,不为浮名所累,不受外物所役,如同他笔名所言“潜龙勿用”的境界,无论外界环境如何改变,都能不受影响,保持自己独特的思想与处世之道。

图书情报学有在职博士吗

有的,情报学是比较古老的学科,这可以确定是有的,至于具体到哪所学校最好,我就不清楚了,你可以借留学之名,问问那些专门留学的中介,网上到处都是的。日前,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发布《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关于下达2020年审核增列的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名单的通知》(学位〔2021〕14号),我系获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
经过多年持续建设,奋力拼搏,我系全方位提升学科办学层次和水平,获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的突破。至此,系拥有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一级学科博士点、信息资源管理专业交叉学科博士点;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一级学科硕士点,图书馆学、情报学、档案学3个二级学科硕士点,图书情报专业硕士;档案学、信息资源管理2个本科专业。

温馨提示:
本文【现在想出国留学的人越来越多,新加坡大学怎样?】由作者教培参考提供。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培训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存在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管理员或作者进行删除。
我们采用的作品包括内容和图片部分来源于网络用户投稿,我们不确定投稿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联系我站将及时删除。
内容侵权、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Copyright @ 2025 牛求艺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