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学帮帮帮
最具亲和力的升学资讯平台。
发布时间: 2025年05月20日 06:34
某市一条城镇道路采用光学水准仪进行放样,已知后视A点标高为1.200米,前视读数为1.00米,后视读数为1.30米,则B点的标高为()。
A、0.9
B、2.25
C、1.5
D、2.4
【正确答案:C】
水准测量高程的公式 10分
前视点高程=后视点高程+后视读数-前视读数
如已知后视点A高程为2.500m,架水准仪在后视点A与前视点B之间,立塔尺在A点读数假设为1.705(后视读数),然后立塔尺在B点读数(前视读数)假设为2.542川则B点高程为:2.500+1.705-2.542=1.663m
测量中,高程计算公式是什么? 5分
看你用神马仪器测得了
水准仪的话就是 高程=后视-前视
经纬仪的话就是利用三角形丹边角关系计算
全站仪一般直接在仪器里显示了
水准仪高程如何计算
测量点高程=后视点高程+后视读数-前视读数
全站仪测高差的工作原理及测量点高程计算公式 30分
全站仪测高差时,利用的原理是三角高程的原理。
一、利用全站仪进行普通三角高程测量的原理
求算待定点的高程时,只要测定两点间的高差,根据一个已知点高程,就可以推算出待定点的高程,这一测量过程称为高程测量。高程测量的实质就是高差测量。高程测量的常用方法有水准测量和三角高程测量。三角高程测量是一种间接测高法,它不受地形起伏的限制,且施测速度较快。
设A,B为地面上高度不同的两点。已知A点高程HA,只要知道A点对B点的高差HAB即可由HB=HA+HAB得到B点的高程HB。
假设A,B两点相距不太远,可以将水准面看成水准面,也不考虑大气折光的影响。为了确定高差hAB,可在A点架设全站仪,在B点竖立跟踪杆,观测垂直角а,并直接量取仪器高i和棱镜高t,若A,B两点间的水平距离为D,则hAB=V+i-t
故 HB=HA+Dtanа+i-t (1)
这就是三角高程测量的基本公式。
二、全站仪进行三角高程测量的新方法
其实质是将全站仪当做水准仪,将全站仪象水准仪一样任意置点,而不是将它置在已知高程点上,同时又在不量取仪器高和棱镜高的情况下,利用三角高程测量原理测出待测点的高程,那么施测的速度将更快。
由(1)式可知:
HA=HB-(Dtanа+i-t) (2)
上式除了Dtanа即V的值可以用仪器直接测出外,i,t都是未知的。但有一点可以确定即仪器一旦置好,i值也将随之不变,同时选取跟踪杆作为反射棱镜,假定t值也固定不变。从(2)可知:
HA+i-t=HB-Dtanа=W (3)
由(3)可知,基于上面的假设,HA+i-t在任一测站上也是固定不变的.而且可以计算出它的值W。
这一新方法的操作过程如下:
1、 仪器任一置点,但所选点位要求能和已知高程点 通视。
2、 用仪器照准已知高程点,测出V的值,并算出W的值。(此时与仪器高程测定有关的常数如测站点高程,仪器高,棱镜高均为任一值。施测前不必设定。)
3、 将仪器测站点高程重新设定为W,仪器高和棱镜高设为0即可。
4、 照准待测点测出其高程。
三、关于全站仪中站法高程测量的理论分析
结合(1),(3)
HB′=W+D′tanа′ (4)
HB′为待测点的高程
W为测站中设定的测站点高程
D′为测站点到待测点的水平距离
а′为测站点到待测点的观测垂直角
从(4)可知,不同待测点的高程随着测站点到其的水平距离或观测垂直角的变化而改变。
将(3)代入(4)可知:
HB′=HA+i-t+D′tanа′ (5)
按三角高程测量原理可知
HB′=W+D′tanа′+i′-t′ (6)
将(3)代入(6)可知:
HB′=HA+i-t+D′tanа′+i′-t′ (7)
这里i′,t′为0,所以:
HB′=HA+i-t+D′tanа′ (8)
由(5),(8)可知,两种方法测出的待测点高程在理论上是一致的。也就是说我们采取这种方法进行三角高程测量是正确的。
综上所述:将全站仪任一置点,同时不量取仪器高,棱镜高。仍然可以测出待测点的高程。测出的结果从理论上分析比传统的三角高程测量精度更高,因为它减少了误差来源。整个过程不必用钢尺量取仪器高,棱镜高,也就减少了这方面造成的误差。同时需要指出的是,在实际测量中,棱镜高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改变,只要记录下相对于初值t增大或减小的数值,就可在测量的基础上计算......>>
电子水准仪三等高程测量计算公式是什么?怎么计算?
高程计算:已知一点高程推算另一点高程,假设:已知点高程为a,已知点处的读数为b(后视),未知点处读数为c(前视),则未知点处的高程=a+b-c,a+b称为仪器高。坡度计算:假设A点高程为a,B点高程为b,AB之间水平距离为L,则AB两点间的坡度为=(a-b)/L.
建筑测量标高通用的计算公式 水准测量中的测量高程的改正数怎么计算
1,设六个观测点为ABCDEF,先测个闭合环,算出闭合差w。
2,测出每个测段的距离L1~L6,计算总距离L。
3,闭合差W除以总距离L,再分别乘上每个测段的距离L1〜L6,得出的这六个数就是每个测段的高差改正数。
4,例如,闭合差W=2mm,L1=20m,L2=10m,L3=20m,L4=20m,L5=10m,L6=20m,那么总距离L=100m。改正数v1=w/L*L1=0.4mm,v2=w/L*L2=0.2mm,v3=0.4mm,v4=0.4mm,v5=0.2mm,v6=0.4mm。
5,改正数v1〜v6相加应该要等于闭合差w。
6,若没有距离,可以用测站来计算,方法一样。就是每个测段里摆了几个测站,总共几个测站,闭合差除总测站再乘每个测段里的测站数,就是高差改正数。
水准仪高程的计算公式如下:
1、计算公式:两点高差=后视-前视
2、已知高程+高差=待测高程 (高差法) ; 高差=前视度数-后视觉读数。
3、已知高程+已知高程点读数=H; H - 待测点读数=待测高程 (等高法)。
该题:B点高程=A点高程41.51+1.65-1.57=41.59 比设计高程42.21低了0.62米
使用说明:
在未知两点间,摆开三脚架,从仪器箱取出水准仪安放在三脚架上,利用三个机座螺丝调平,使圆气泡居中,跟着调平管水准器。
水平制动手轮是调平的,在水平镜内通过三角棱镜反射,水平重合,就是水平。将望远镜对准未知点(1)上的塔尺,再次调平管水平器重合,读出塔尺的读数(后视),把望远镜旋转到未知点(2)的塔尺,调整管水平器,读出塔尺的读数(前视),记到记录本上。
扩展资料:
校正方法:
将仪器摆在两固定点中间,标出两点的水平线,称为a、b线,移动仪器到固定点一端,标出两点的水平线,称为a’、b ’。计算如果a-b≠a’-b ’时,将望远镜横丝对准偏差一半的数值。用校针将水准仪的上下螺钉调整,使管水平泡吻合为止。重复以上做法,直到相等为止。
保养与维修:
1、水准仪是精密的光学仪器,正确合理使用和保管对仪器精度和寿命有很大的作用
2、避免阳光直晒,不许可证随便拆卸仪器
3、仪器有故障,由熟悉仪器结构者或修理部修理
4、每个微调都应轻轻转动,不要用力过大。镜片、光学片不准用手触片
5、每次使用完后,应对仪器擦干净,保持干燥。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水准仪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
获取更多考试热门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