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知一半
教育知一半,教育理念。
发布时间: 2024-03-14 10:07:04
不是
小学生指正在小学上学的孩子。《文献通考·选举八》:" 徽宗政和四年,小学生近千人,尚有继至者,分十斋处之。增教谕俸,不许受束修。自八岁至十二岁,率以诵经书字多少差次补内舍上舍。
小学生不是必须在户口所在地上学,小学生就学采用就地就近入学原则,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保障适龄儿童和少年在户籍所在地学校就近入学,当地人民政府应当为其提供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条件。一般情况下户口所在地是每位新生婴儿出生时由父母登记所在的地方。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的军人子女接受义务教育予以保障。小学生上学对户口要求不严格,父母长期在外打工,孩子可以随父母在打工的城市读书。
小学生思维发展的基本特征
从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过渡。具体表现在:
(1)小学生的抽象思维逐步发展,但仍带有较大的具体性。
(2)小学生的抽象思维开始发展,但仍带有很大的不自觉性。
(3)在从具体形象性向抽象逻辑性的过渡中,存在着不平衡性(不平衡性既表现为个体发展的差异,也表现为思维对象的差异,比如不同学科或不同教材)。
(4)在从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逐渐向抽象逻辑思维为主的过渡中出现“飞跃”或“质变”。一般认为,这个关键年龄出现在小学四年级(约10~11岁)。如果教育条件适当,这个关键年龄可以提前到三年级。
常对小学生用的心理辅导方法
(1)强化法也叫正激励,用来培养新的适应行为。
(2)代币奖励法,所说的代币其实是一种象征性强化物,筹码、小红星、盖章的卡片、特制的塑料币等。
(3)行为塑造法中行为塑造指通过不断强化逐渐趋近目标的反应,来形成某种较复杂的行为。
(4)示范法就是观察、模仿教师呈示的榜样,这是学生社会行为学习的重要方式。
(5)暂时隔离法是指在某种特定时间不对不良行为给予强化,同时转移情境,使行为不良者对新的情境产生厌恶的方法。
(6)自我控制法是让当事人自己运用学习原理进行自我分析、自我监督、自我强化、自我惩罚,以改善自身行为。
(7)惩罚法也叫负激励,其作用时消除不良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