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知识
通古知今,博采众长。
发布时间: 2024-03-14 10:06:31
巨鹿之战
破釜沉舟最早出自《史记·项羽本纪》。该成语指把饭锅打破,把渡船凿沉,比喻不留退路,做事果决。在句中一般作谓语、宾语、状语。也写作"破釜沉船"、"沉舟破釜"。
破釜沉舟是指巨鹿之战,是秦末大起义中的一场战争,也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之一。秦二世三年十二月,项羽率领数万楚军,以及联合各诸侯义军救援巨鹿,在敌多我寡,各诸侯义军畏缩不前的情况下,项羽命令全军破釜沉舟,烧掉房屋帐篷,只带三日口粮,以示不胜则死的决心。
霸王之剑
项氏一族为楚国四大贵族之一。楚末,项燕、项梁、项羽三代更是成为楚国砥柱式人物。项羽自幼跟随叔父项梁,勇武有力,胆气过人。定陶之战中,项梁遭章邯突袭,力战而亡,楚怀王一直忧心项氏一族坐大以致尾大不掉,正好借此削弱项羽权力。因此,本为项梁副手的宋义受到重用,地位日隆。
接到赵王求救信函后,怀王拜宋义为主将,项羽做偏将,领兵援赵。抵临前线后,作为盟军之首,宋义和其他诸侯表现无二,一直对秦赵交战持观望之势。项羽屡次进言发兵,均遭拒绝。眼见补给困难,徒耗粮草,项羽凭借武力及项氏长期以来在军中积累的威望,突然发力,斩杀宋义,接管兵权。怀王在无奈中被迫任命项羽为主将。英气勃发的项羽如下山猛虎、出海蛟龙,上演了破釜沉舟的惊艳一幕。
以巨鹿之战为例,为何项羽将自己至于绝地?这并非意气用事的鲁莽之举,而是审时度势的应对之策。自章邯领军以来,连破各路诸侯,反秦农民军士气低落,“恐秦症”复发,楚军亦对秦兵产生怯意。此种情绪氛围弥漫,进攻一旦受挫,军队极易崩溃,尤其项羽以劣势兵力对阵强敌,兵士恐惧之心更甚。破釜沉舟、断绝退路反而让将士不再有贪生之念、畏战之心,从而激发最大潜力,颇有些“有毒攻毒”的道理。
从联盟角度来说,无人打破僵局,各路诸侯大概率会继续观阵,于援军和赵国皆不利。无论道义上,还是实力上,作为盟军领袖,楚军都是挑头的不二选择。楚军果敢出击,才能打消诸侯疑虑,合力攻秦,唯此,反秦义军才可与秦一战,各自心怀鬼胎,必会被秦逐个击破。
项羽渡河后,未直接攻击秦军主力,而是瞄准了秦军薄弱地带,即章邯为王离输送粮食的甬道,待王离率军救援,项羽集中兵力攻其一处,秦军深处楚赵夹击中,首鼠两端,腹背受敌,连遭败绩,主帅王离遭擒,副将苏角被杀,另一员副将涉间自焚。与此同时,各国诸侯亦纷纷开营出军,向秦军发起进攻,至此,巨鹿之战,秦军败局已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