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君
热点新闻延伸阅读,普及趣味知识,告别知识盲点。
发布时间: 2024-03-14 10:06:21
动机,指促使人从事某种活动的念头,在心理学上一般被认为涉及行为的发端,方向,强度和持续性,动机为名词,在作为动词时则多称作激励,在组织行为学中,激励主要是指激发人的动机的心理过程,通过激发和鼓励,是人们产生一种内在驱动力,使之朝着所期望的目标前进的过程。引起动机的内在条件是需要,引起动机的外在条件是诱因。
学习动机是指引发与维持学生的学习行为,并使之指向一定学业目标的一种动力倾向。它包含学习需要和学习期待两个成分,根据不同标准可以划分为不同类别。
学习动机的一般分类
1.根据动机产生的诱因来源不同分类
(1)内部学习动机
指的是个体内在需要引起的学习动机。比如:小明非常喜欢英语,不管课上还是课下都刻苦努力学习英语。小明是对学习英语本身产生兴趣,所以这是一种内部动机。
(2)外部学习动机
往往由外部诱因引起,与外部奖励相联系。例如:小红花、奖学金、奖品等等都属于是外部奖励,往往和外部奖励相关的学习动机都属于是外部学习动机,也就是说是为了得到某种奖励而学习。
2.根据学习动机内容的社会意义分类
(1)高尚的动机
核心是利他主义,学生把当前的学习同国家和社会的利益联系在一起。
(2)低级的动机
核心是利己的、自我中心的,学习的动机只来源于自己眼前的利益。
3.根据动机行为与目标的远近关系分类
(1)近景性动机
与近期目标相联系。
(2)远景性动机
与长远目标相联系。
4.按学习动机与学习活动的关系分类
(1)直接动机
由学习活动本身直接引起,表现为对所学习的学科内容或学习活动的直接兴趣和爱好。例如:“我喜欢跳舞,不仅仅是因为我热爱,还因为跳舞可以提升自己的气质。”不仅对舞蹈产生兴趣,还追求结果。
(2)间接动机
与社会意义相联系,是社会观念、父母意愿以及教师期望在学生头脑中的反映。例如:我努力学习是为了能为社会做出一份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