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知多少
关心一起教育问题,分享教育心得
发布时间: 2024-03-14 10:06:10
是
绝句,又称截句、断句、短句、绝诗,属于近体诗的一种形式。各家对其解释并不一致,有人以为"截取律之半"以便入乐传唱。绝句由四句组成,分为律绝和古绝,其中律绝有严格的格律要求。
《观沧海》是四言绝句,《观沧海》“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绝句的形成过程
1、绝句起源于民间歌谣
文学的形式,大多是人民所创造,然后文人加工而成的。汉武帝时,朝廷设立了乐府这一音乐机关,采集了大量民歌,其中就有五言四句的入乐歌谣。汉魏以来,五言四句的歌谣越来越多,特别是晋宋之际,乐府机关采集了大量的吴歌和西曲,它们的基本形式就是五言四句,当时文人模仿这种形式写的诗也颇为盛行。不过,七言四句的诗歌则较少。
2、绝句得名于联句
最早的联句诗是汉武帝与其臣子共作的《柏梁台诗》,其方式是每人各写一句七言诗,每一句押韵,合成一篇,但此诗或是伪作。到晋代时,贾充和他的妻子李夫人联句,则是每人各写五言二句,后陶渊明与郗愔、郗循联句,发展为每人各作五言四句。到南北朝时,每人各作五言四句的联句方式已经非常盛行。
当时诗人们认为:有两个人以上同作一诗,一人先作四句,其它人每人续四句,如此蝉联而不,成为一篇,就是连句或联句;但如果一人先作了四句,别人续不下去,那么,仅存的四句被称为断句或绝句了。这就是绝句一词的由来。
不过在唐以前,联句方式只限于五言诗,也只有部分五言四句的诗才被称为绝句,唐时,才将七言四句的诗也收做绝句。七言绝句得名于五言绝句。
五言绝句虽然与五言四句的乐府歌谣不同,但两者在形式上是完全一样的,所以,来源于联句的五言绝句在后来渐渐与五言四句的歌谣混同起来,南朝梁徐陵编的《玉台新咏》中,就将产生于汉代的五言四句歌谣题为《古绝句》,汉时,五言四句的联句都还没出现。
3、律体绝句的形成
自齐梁以来,诗歌逐渐律化,绝句这种诗歌形式,也随之一起律化,到盛唐时,律诗的形式成熟,绝句受律诗的影响,大多数也遵循了平仄粘对的格律规则,形成了今天最常见的律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