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求艺 教育综合

宋明理学出现的背景是

精选回答

1、南北朝时期佛、道盛行,儒学面临挑战。南北朝时期佛教徒提出佛为正,儒道为邪教,三教归佛,又称三教合一,隋朝时期儒学家提出三教合归儒””。唐朝时期统治者奉行以道为主的三教并行政策,儒学的地位受到挑战。2、北宋时,儒家学者展开了复兴儒学、抨击佛道的活动,同时,他们又冲破汉唐儒学的束缚,融合了道佛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形成了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

理学是中国古代精致、完备的理论体系,其影响至深至巨。理学的天理是道德神学,同时成为儒家神权和王权的合法性依据, 理学以儒家学说为中心,兼容佛道两家的哲学理论,论证了纲常名教的合理性和永恒性。

“理学”的基本内涵

关于宋明理学体系的特点,其中有一点:为什么叫“理学”?这个“理”字是怎么贯串在这个体系及其发展中的?宋明理学所讲的“理”在中国古代就出现了,最直接的一个来源就是先秦儒家思想中的“天理”概念。所以可以简单地说,宋明理学的“理”的第一个意义就是“天理”,这个概念其实在先秦的《礼记·乐记》里已经出现:“人生而静,天之性也;感于物而动,性之欲也。物至知知,然后好恶形焉。好恶无节于内,知诱于外,不能反躬,天理灭矣。夫物之感人无穷,而人之好恶无节,则是物至而人化物也。人化物也者,灭天理而穷人欲者也。”这里的天理其实讲的就是支配人的性情的伦理道德原则,因而天理概念并不是宋明理学的发明。包括道家的《庄子》里边也讲天理,但儒家更多地是指向社会的伦理道德的原则,把“天理”与“人欲”相对提出来,宋明理学中所讲的“存天理,去人欲”也是从《礼记·乐记》的这种对立里面引申出来的。

宋明理学对“理”的理解,并不是仅仅停留在对《礼记》的理解之上,宋明理学的创始人之一程颢讲过一句很著名的话,在理学史上也深受关注:“吾学虽有所受,天理二字却是自家体贴出来。”意思是我的学术思想虽然有老师教过我一些东西,对我有所启发(二程少年时跟周敦颐学习过一段时间),但“天理”二字是我们自己体贴出来的。这可以说是理学创始人对于创立理学的自觉、自述。那么“天理”这两个字在先秦的儒学里面已经有了,怎么能说是自己提出来的?这就在于“体贴”二字,不是说这个概念形式是他们提出来的,而是对这个概念的理解,以及通过这个理解所建立起来的一个新的儒学体系,他们有自己独特的体会。这种体会应也与时代的转换,从汉唐到宋明的时代转折有关系。

温馨提示:
本答案【宋明理学出现的背景是】由作者学习方法汇提供。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培训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存在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管理员或作者进行删除。
我们采用的作品包括内容和图片部分来源于网络用户投稿,我们不确定投稿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联系我站将及时删除。
内容侵权、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Copyright @ 2025 牛求艺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