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知识乐生活
小常识带你一起快乐生活
发布时间: 2024-03-14 09:50:30
福气笼罩后人
福荫,汉语词汇.出处:明朝施耐庵《水浒》第六十一回《吴用智赚玉麒麟张顺夜闹金沙渡》中“小人靠主人福荫,学得些个棒法在身”
福荫后裔的意思是福气笼罩后人。福荫子孙,本义是大树的树冠罩住的阴凉处,引申为前辈为后人创造的“庇荫”,使子孙后代享受其荫护。恩泽,是指恩惠赏赐,比喻恩德及人,像雨露滋润草木;亦称帝王或官吏给予臣民的恩惠。
福荫子孙的道教“承负”问题
道教的“承负”之说源自《太平经》,包含二方面的内容:一是道德的善恶报应,二是政治上的不太平的病根。其字面意思是“前人有过失由后人承受其责、前人有负于后人则后人无辜受过”。辩证的说“如果为善的话,则前人种树,后人乘凉”。
“承负”自古至今都和我们如影随形,像“福祸无门惟人自召、现世现报、‘忠厚传家远,诗书继世长’等都是一种对“承负”的诠释。《周易.坤》中的“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亦即是“承负”阐发的道理。“承负说”即道教的因果报应论,主张善恶报应前承启后“以行为人及其子孙”为承报主体而代代相报,范围涉及到社会、众人、及自然的方方面面。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承负”的存在把人与社会、自然联成一体。道教正是运用其“承负说”对人生死祸福及社会兴衰治乱来做出解释。像“统治者以德配天才能巩固其统治”就是这个道理。
道教教化的目的在于“奉道守一、净化心灵、行善乐施、济世利人”,从而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道教从这一立场出发,在善恶报应上建构了符合自己特色的教义,这一教义就是“天道承负说”。即相信“天道有循环,善恶有承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