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求艺 精选问答

泗水发源地在哪里

教育知一半

教育知一半,教育理念。

发布时间: 2024-03-14 09:50:28

精选回答

推荐答案:泗水发源地在新泰市东南太平顶山西麓上峪村东黑峪山。泗河,淮河流域沂沭泗水系,南四湖支流,是山东省中部较大河流。古称泗水,为古代著名的大川,《曲阜市志》也记作洙泗河,为四渎八流之一,泗水泗河流域是古代东夷族聚居之地,是东夷文化的摇篮,也是中国古老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泗河流域的考古已发现大量的大汶口文化和龙山文化遗址,这就证明了我们的祖先却曾在泗河流域创造过古代文明,特别是带有东夷文化,成为后来中华文化的渊源之一。

泗水文化

东 夷 文 化

泗水泗河流域是古代东夷族聚居之地,是东夷文化的摇篮,也是中国古老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据古史记载,伏羲、神农、黄帝、唐尧、少昊、虞舜、皋陶、大禹等所活动或出生地点,大都在曲阜及其以东泗河上游一带。泗河流域的考古已发现大量的大汶口文化和龙山文化遗址,这就证明了我们的祖先却曾在泗河流域创造过古代文明,特别是东夷文化,成为后来中华文化的渊源之一。

圣 源 文 化

泗河源于泗水县东部陪尾山下,由红石、黑虎、趵突、珍珠四大泉及其他诸泉汇流而成,故称泗河。北魏郦道元《水经注》称“泗水出鲁卞县北”。在北魏、北齐时,在泗河源头就建有源泉祠,宋代建有专祀泗河水神的神庙,水神亦被封为“仁济侯”。历史上也把泗河与淮河并称为“淮泗”。泗河流域也是儒家文化的渊源。儒家五圣(至圣孔子、亚圣孟子、复圣颜子、宗圣曾子、和圣柳下惠)以及墨子、仲子、孔伋等众多的先贤都生长、活动在泗河流域,与泗河结下不解之缘,孔子得意弟子仲由即今泗水人,以政事见称,曾被历代追封为“卫侯”、“河内侯”、“卫公”,明嘉靖九年(1530年)改称“先贤仲子”,并在泗城建庙祭祀。

帝 王 文 化

据南巡《盛典》载,1684年(康熙东巡到曲阜朝圣,曾来泗水泉林驻跸,观泉赋诗并撰《泉林记》一文。乾隆南巡、东巡共9次来泉林。《山东营道图》记载:乾隆来泉林,从北京路经德州、济南、曲阜、泗水一线到达泉林,再由泉林经东岩店、大鲍村、泗水城北、涧沟、临泗、曲阜市歇马亭至泰安一线回京。乾隆每次到泉林驻跸,少则5天,多则10天,常趁酒后余兴,赋诗咏泉,共作诗150多首,楹联15副。康、乾二帝来此除建泉林行宫外,还在泗水城北中册村东2公里处修建行宫一处,该建筑群咸丰年间毁于火灾。

泉 文 化

泗水泉水资源得天独厚,有“名泉七十二,大泉数十,小泉多如牛毛”之美誉。诸泉当中流量最大的为泉林泉群,拥有诸多文物古迹和历史传说。中国最早的典籍《尚书》和最早的地理书《禹贡》中提到陪尾山。《山东通志》、《山东运河备览》都列之为“山东诸泉之冠”。至圣孔子曾在泉林设坛讲学,站在源头发出“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感叹。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在《水经注》中誉之为“海岱名川”。康熙南巡,登泰山,祭圣人,观泉林。乾隆皇帝更对泉林情有独钟,建有行宫,留下赞美泉林的诗文达150多篇,在陪尾山西侧的“子在川上处”立石碑,并在碑两则镌刻其亲笔书写的七律诗两首。泉林古迹有赑屃碑,石舫、御桥、古银杏树、子在川上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古卞桥、古卞城遗址等多处。名泉有红石泉、珍珠泉、响水泉、黑虎泉、趵突泉、双睛泉、淘米泉等。

佛 教 文 化

泗水历史上佛教文化胜地有两处。一是中册镇龙门山的灵光寺。始建于东汉孝明帝永平三年,因达摩神光圣僧来此讲法,佛现灵光而命名,列中国最早的“白马寺”之后,堪称中国第二古刹,是泗水历史上最早也是规模最大的寺院,曾于金皇统二年(公元1142年)重修,占地有一百多亩,寺院僧众百余名。建有大雄宝殿、天王殿、伽兰殿、祖师殿等各种殿宇百余间,后寺院大部被毁。

民 俗 风 情 文 化

泗水因地处孔孟之乡,民间习俗也统一在儒家思想的框架之内,并形成为传统,有着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化。民间重要的节日和庙会习俗有:春节、元宵节、中秋节、泉林庙会安山寺庙会、城隍庙香火会、青龙山庙会等。民间说唱及泗水的民歌、民谣、民谚、皮影、木偶、杂耍等也占有一席之地。泗水民俗风情淳厚古朴,具鲜明的民俗特色,游人在此可住农家房,干农家活,品农家风味,观民间作坊的剪纸、制陶、泥玩具的制作过程。

温馨提示:
本答案【泗水发源地在哪里】由作者教育知一半提供。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培训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存在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管理员或作者进行删除。
我们采用的作品包括内容和图片部分来源于网络用户投稿,我们不确定投稿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联系我站将及时删除。
内容侵权、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Copyright @ 2025 牛求艺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