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知识杂谈
百科知识大全,人生百味杂谈。
发布时间: 2024-03-14 09:49:08
天净沙秋思写景抒情的特点:1、以景托情,寓情于景,在景情的交融中构成一种凄凉悲苦的意境。2、使用众多密集的意象来表达作者的羁旅之苦和悲秋之恨,使作品充满浓郁的诗情。3、善于加工提炼,用极其简练的白描手法,勾勒出一由游子深秋远行图。马致远一曲小令,短短28字,意蕴深远,结构精巧,平仄起伏,顿挫有致,音韵铿锵,直贯灵心。
《天净沙·秋思》是元曲作家马致远创作的小令,是一首著名的散曲作品。此曲以多种景物并置,组合成一幅秋郊夕照图,让天涯游子骑一匹瘦马出现在一派凄凉的背景上,从中透出令人哀愁的情调。
马致远写作特点
1、寓散于整的写作结构
马致远散曲结构的主要特色在于寓散于整。“散曲精神在散,而曲之作法亦全在散也”。所谓散,即多方铺排,跌宕跳跃,仿佛玉珠错落,而其间妙有一线贯通。非散则难得灏烂奔放之趣;一脉相联才能散而不乱,虚涵深化,得意于象外。如〔双调·清江引〕《野兴》二首:“樵夫觉来山月底,钓叟来寻觅。你把柴斧抛,我把渔船弃。寻取个稳便处闲坐地。”“绿蓑衣紫罗袍谁为你?两件儿都无济。便作钓鱼人,也在风波里。则不如寻个稳便处闲坐地。”此两首小令表面上看似是在絮叨家常小事,讨论去哪找个清闲地怡心养性的问题,实际上背后却贯穿着作者的人生观:抛弃功名,过不受约束的生活。再如〔双调·拨不断〕中的虎溪僧、鹤林友、龙山客、杜工部、陶渊明、李太白、洞庭柑、东阳酒、西湖蟹、楚三闾,这些人物表面是没有任何联系,但是作者却把他们放在了一起,能够把这些人物聚合在一起的命脉则是:他们有着类似的仕途命运,怀才不遇,施展无望。这种寓散乱于整一的结构方式,在马致远散曲中是屡见不鲜的。
2、借酒脱世的抒情手法
马致远虽然不是第一个把酒引入文学创作中的人,但他却是把借酒“脱”世写的最活的一位。在马致远的中期创作中大多是抒发愤世嫉俗之情,因为他已看透社会的混沌,却无法与之抗争,想跳出红尘,却又不能彻底忘情现实。于是在作品中频频出现“酒”“醉”“醒”的字眼,作者想要借酒浇愁,忘却忧愁和烦恼,但酒醒后却又不得不再次面对现实。如〔双调·庆东原〕《叹世》“明月闲旌旆,秋风助鼓鼙,帐前滴尽英雄泪。楚歌四起,乌骓漫嘶,虞美人兮!不如醉还醒,醒还醉。”作者想要借醉忘记一切的不愉快,借醉脱离现世,追寻那迷人的仙境,但是“醉了还醒”,这表现了作者想要逃离现世但又不能彻底逃离的矛盾心理,这种入世、遁世的矛盾贯穿在他的很多散曲中,这也侧面体现了马致远在当时还对统治者存在着一丝幻想,不愿永远沉“醉”的矛盾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