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知多少
关心一起教育问题,分享教育心得
发布时间: 2024-03-14 09:48:21
返回式人造卫星
卫星是指在围绕一颗行星轨道并按闭合轨道做周期性运行的天然天体,人造卫星一般亦可称为卫星。人造卫星是由人类建造,以太空飞行载具如火箭、航天飞机等发射到太空中,像天然卫星一样环绕地球或其它行星的装置。
1975年我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返回式人造卫星。中国于1970年4月24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了首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这也是东方红人造卫星系列的首颗卫星。其发射成功标志着中国成为世界上继苏联、美国、法国和日本之后第五个能够独立发射人造卫星的国家,并且其技术和质量超过了前四个国家的首颗卫星。
发射人造卫星的原因
因为在太空工作有诸多益处,首先,太空的高度非常高,可以看得非常远。唐朝诗人王之涣有两句著名的诗:“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想要看到千里之外的风景,必须站到更高的地方。即使人类站在最高的楼上,也只能看到几千米之外的地方,而卫星在太空中,只要转转头,就能从我们国家的最东边看到最西边。
如果想要在地球上观测天气,就必须建设数量众多的气象雷达站。气象雷达站只能建于陆地上,因此无法观测到海洋的天气,但在太空中,只要气象卫星拍摄几张高清照片,就能将全国的天气状况一览无余。同样的道理,如果在地球上想让全球的手机都能接收到信号,就必须要建设为数众多的通信基站,而在太空中,若是想让信号覆盖全球则仅仅需要几十颗通信卫星。
此外,还能够通过卫星观测到人类无法进入的极端恶劣环境。20世纪50年代前,要获取气象观测数据我们不得不依赖气象站的地面和高空观测,占据地球面积绝大部分的海洋、高山、荒漠地区的气象观测数据多数是空白的,人类无法预测海洋上台风的形成,无法快速监测洪涝、火情,为此付出了巨大的财产损失与惨重的生命代价。气象卫星的出现使人们从“坐井观天”走向“放眼世界”,从“天有不测风云”做到了风云可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