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知识
每天分享一个生活小知识
发布时间: 2024-03-14 09:46:44
推荐答案:”上善若水,虚怀若谷意思是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样,胸怀像山谷那样深而且宽广,善于接受别人意见和观点。均出自老子《道德经》。一个人能给与别人恩惠而不求回报回报,必然会获得大家的推崇,不争,故能得天下之大争。《德经》在前是谓先修自身心意,后《道经》是谓以身心精进,在体悟道之所传。
《道德经》,又名《老子》,是春秋时道家创始人老子的著作,记录了春秋晚期思想家老子的学说。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为其时诸子所共仰,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在前,《德经》在后。
“道法自然”
《道德经》五千字八十一章,看似碎片化的内容背后实际上是在向人们揭示着一种实相。它在告诉人们,我们的祖先对于人生的轨道,人生运作的轨迹,社会运作的轨迹,大自然运作的轨迹的认识。甚至在字里行间提示着我们该找到那个看似神秘的“玄牝之门”。这五千字的背后存在着一种普世的方法论,这个方法论既适用于个体的人生决策,道路选择,同时也适用于群体之间,无论是组织与组织,还是社会与社会,甚至是国家与国家。这个方法论的核心是“人道模拟天道”,也就是《道德经》中所说的“道法自然”。
天地万物之所以能够长久,是因为它自有一套自己的运行规律。而一个人,一个公司,一个团体,一个组织,甚至是一个社会,如果能够掌握这种运行模式是能够像天地般长久的。这里的“长久”绝非时间上的长短,而是一个可持续的发展。《道德经》中时常提到“有”和“无”的概念。“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从0到1,从“无”到“有”,以少御多,就像是一个转换生成的机制,环环相扣,生生不息。而人们常常提到的“无为”就是尊重系统内部运行规律的最好例证,从中可以看到管理上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