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培参考
教育培训行业知识型媒体
发布时间: 2023-04-28 11:46:46
题库内容:
釜:古代的一种锅;薪:柴。把柴火从锅底抽掉。比喻 从根本上解决 问题 。
成语出处: 汉·董卓《上何进书》:“臣闻扬汤止沸,莫若去薪。”
成语例句: 如今有个 道理 ,是“ 釜底抽薪 ”之法,只消央人去把告状的安抚住了,众人递个拦词便歇了。
注音: ㄈㄨˇ ㄉㄧˇ ㄔㄡ ㄒㄧㄣ
釜底抽薪的近义词: 抽薪止沸 抽去锅底柴薪,以止息锅内汤液的滚沸外溢。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釜底抽薪的反义词: 火上浇油 比喻使人更加恼怒或助长事态发展我从来不劣方头,恰便如火上浇油。《元曲选·陈州粜米》 沸汤沸止
成语语法: 偏正式;作谓语、定语、状语;比喻做事非常彻底
常用程度: 常用成语
感情色彩: 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 偏正式成语
产生年代: 古代成语
英语翻译: take out burning wood from under the pot
日语翻译: かまの下(した)から薪(まき)を取り去(さ)る。〈喩〉根本的(こんぽんてき)に解决(かいけつ)する
其他翻译: <德>das brennholz unter dem kessel herausiehen,um das siedende wasser zur ruhe zu bringen<法>prendre des mesures radicales
成语谜语: 水开了就关火
读音注意: 抽,不能读作“zhóu”。
写法注意: 釜,不能写作“斧”;薪,不能写作“新”。
釜底抽薪:把柴火从锅底抽掉,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釜:古代的一种锅;薪:柴。
近义词:抽薪止沸。
反义词:火上浇油、沸汤沸止。
“釜底抽薪”出自《三十六计》,或称《三十六策》,是指中国古代三十六个兵法策略,语源于南北朝,成书于明清。它是根据我国古代卓越的军事思想和丰富的斗争经验总结而成的兵书,是中华民族悠久文化遗产之一。
釜底抽薪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出自:汉·董卓《上何进书》:“臣闻扬汤止沸,莫若去薪。”
译文:我听说如果用扬起开水的办法去制止水的沸腾,倒不如从灶里抽去柴火。
示例: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五回:“如今有个道理,是‘釜底抽薪’之法,只消央人去把告状的安抚住了,众人递个拦词便歇了。”
语法:偏正式;作谓语、定语、状语;比喻做事非常彻底。
扩展资料:
反义词
抱薪救火 [ bào xīn jiù huǒ ]
解释:薪:柴草。抱着柴草去救火。比喻用错误的方法去消除灾祸,结果使灾祸反而扩大。
出自:西汉·司马迁《史记·魏世家》:“且夫以地事秦,譬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
译文:割地给秦国(来求得暂时的安稳),就好像抱着木柴救火一样,木柴烧不完,火就不会灭。
语法:连动式;作谓语、宾语、定语;比喻没能阻止反而加速灾祸。
釜底抽薪的意思:抽去锅底下燃烧着的柴火。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读音:fǔdǐchōuxīn。
出处:《吕氏春秋·数尽》:夫以汤止沸,沸愈不止;去其火,则止矣。
近义词:抽薪止沸、拔本塞源、斩草除根。
反义词:抱薪救火、扬汤止沸、抱薪救焚。
釜底抽薪造句
1、与其扬汤以止沸,莫若釜底抽薪。
2、这个方案不可取,它不是釜底抽薪,难免养痈成患。
3、事实证明,诿过于人地否定问题,不如头脑清醒地正视问题;掩耳盗铃地回避问题,不如釜底抽薪地解决问题。
4、在听到张明出事的消息之后,隋戈第一反应就是有人暗中动了手脚,而且这一手很高明,釜底抽薪,给隋戈来了一个致命一击。
5、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
6、这个问题不能再拖下去,让我们来个釜底抽薪,澈底解决。
7、将军这是要釜底抽薪,断其后路!妙哉妙哉!
釜底抽薪是指采取某种行动使得问题从根本上得到解决该成语出自北齐魏收的<<为候景叛移梁朝文>>中的”抽薪止水,剪草除根”
釜底抽薪被称为三十六计之一运用这个计策注重的是问题的本质,就像一锅烧开的水,你加再多得说,要不了多久它还是会沸,问题要根本解决,就要抽出锅底的柴薪 从哲学上讲,任何事物在某个特定的阶段都会有一个矛盾在众多矛盾中占首要位置,即主要矛盾,只要抓住了事物的主要矛盾,问题就很容易得到解决
釜底抽薪术的谋略思想就事物的”本”和”源”,因此在实施本术前,应该”察本”,”溯源”,准确判断出事物的关键所在
以上就是关于釜底抽薪什么意思全部的内容,包括:釜底抽薪什么意思、釜底抽薪的意思、釜底抽薪什么意思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