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培参考
教育培训行业知识型媒体
发布时间: 2023-04-28 02:03:01
顿首
顿首,指磕头。古代汉族的一种交际礼仪。跪拜礼之一,为正拜。以头叩地即举而不停留;书简表奏用语。表示致敬。常用于结尾。语出《史记·周本纪》:“西周君饹秦,顿首受罪,尽献其邑三十六,口三万。”古人常用:顿首百拜,以表示尊敬。
王羲之留下的书法作品碑文内容通常为诗集和文章、书信。所以“顿首”一次出现频率较高。
王羲之
在中国书法史上,有一篇被历代书家公认为举世无双的“天下第一行书”,就是王羲之的《兰亭序》。王羲之(公元303~361),东晋最杰出的书法家,字逸少,琅邪临沂人,居会稽山阴人,官至右军将军,所以人称“王右军”。他七岁开始学书,先后从师于出身书法世家的卫夫人和叔父王廙 ,以后又博览了秦汉篆隶大师淳古朴茂的精品,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冶于一炉,创造出“天质自然,丰神盖代”的行书,被后人誉为“书圣”。晚年书法炉火纯青,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境界,《兰亭序》就是他晚年的得意之作。
面对表章跪而头叩地,表示尊敬!
临表
面对表章。三国 蜀 诸葛亮 《前出师表》:“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晋 陆云 《与陆典书书》之三:“临表悲猥,绝笔馀哀,不知所次。” 明 瞿式耜 《临难遗表》:“临表可胜,呜咽瞻仰之至。”
顿首
跪而头叩地为顿首。“顿”是稍停的意思。行礼时,头碰地即起,因其头接触地面时间短暂,故称顿首。通常用于下对上及平辈间的敬礼。如官僚间的拜迎、拜送,民间的拜贺、拜望、拜别等。也常用于书信的开头或末尾。如“……丘迟顿首”(《与陈伯之书》)。
顿首 叩首,九拜之一。古人席地而坐,姿势和跪差不多,行顿首拜时,取跪姿,先拱手下至于地,然后引头至地,便立即举起。因为头触地时间很短,只是略作停顿,所以叫顿首。顿首是平辈之间的拜礼。稽首是称扬之辞,顿首是请罪之辞。后来,又因其拜礼至重,人们在有重大的事情请求时也用“顿首”。如《左传》记楚人申包胥因为国家危亡,在秦适九顿首于赵宣子,以求秦国援兵。
以上就是关于王羲之书法中 “顿首” 是 什么意思全部的内容,包括:王羲之书法中 “顿首” 是 什么意思、临表顿首是什么意思、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