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求艺 精选问答

求是书院的历史沿革

精选回答

浙江最早创办的新式高等学校。

由杭州知府林启提出建议,经浙江省巡抚廖寿丰奏报清廷批准,于1897年(清光绪二十三年)5月正式开学。校址在杭州蒲场巷(今大学路)普慈禅寺。该院当年招收“举贡生监”30名。次年扩充学额,分设内、外两院,以原有30名为内院生,另招外院生60名,以有志于讲求新学者为合格。课程分必修课与选修课,必修课有国文、英文、算学、历史、地理、格致(物理)、化学及体操等课,选修有日文、外国史地、音乐等,肄业以5年为限。杭州知府林启兼任书院总办,聘请美国人(E.L.Mattox)为总教习,并延聘各科教习。为避免当时保守势力的阻挠,故不称学堂而称书院。院里有藏书楼,学生可去借阅读。指定的必读书有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王船山的《黄书》及严复翻译的赫胥黎《天演论》等。书院不仅在院培养学生,而且首创派学生出国留学。1898年至1902年就资送何燏时(爕侯)、许寿裳等32人赴日留学。1901年11月,各省有设大学堂之议,故将该书院改为浙江省求是大学堂。次年去“求是”两字改称浙江大学堂。1904年遵照“钦定高等学堂章程”规定更名为浙江高等学堂。1912年按中华民国教育部的有关规定,改名浙江高等学校,又奉命停止招生,至1914年维持到最后一届学生毕业,学校完全停办。1927年在原校址成立国立第三中山大学(由浙江公立工业专门学校和浙江公立农业专门学校改组为第三中山大学工学院和劳农学院),学生数达174人。1928年4月1日改名为浙江大学,1928年7月1日起,冠以“国立”两字,称国立浙江大学,下设工、农、文理3个学院。求是书院旧址于1997年被列为浙江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现仍耸立于杭州大学路原址。

温馨提示:
本答案【求是书院的历史沿革】由作者阿蒙聊教育提供。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牛求艺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存在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管理员或作者进行删除。
我们采用的作品包括内容和图片部分来源于网络用户投稿,我们不确定投稿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联系我站将及时删除。
内容侵权、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Copyright @ 2025 牛求艺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